[发明专利]电致变色镜片模块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87598.X | 申请日: | 2020-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823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安胜;詹孟嘉;徐明源;詹柏青;林士尧;翁正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欣兴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53 | 分类号: | G02F1/153;G02F1/155;G02F1/157;G02F1/1524;G06F3/041;G06F3/04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9 | 代理人: | 寿宁;张琳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园市***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色 镜片 模块 | ||
1.一种电致变色镜片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透光基板,具有:
可视表面;以及
背面,相对于该可视表面;
不透光触控感测层,配置于该背面;以及
电致变色元件,与该不透光触控感测层配置于该背面,
其中该不透光触控感测层配置于该背面的面积与该电致变色元件配置于该背面的面积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镜片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不透光触控感测层于该背面的分布位置对应至该可视表面的周围,且该可视表面的剩余部分对应至该电致变色元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镜片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不透光触控感测层于该背面的分布位置邻近该可视表面的多个侧边的其中之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镜片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不透光触控感测层于该背面的分布位置与该电致变色元件于该背面的分布位置至少部分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镜片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可视表面的形状为矩形,该可视表面包括顶边、底边以及二个侧边,其中该顶边以及该底边的长度较该二个侧边的长度长,且该不透光触控感测层于该背面的分布位置对应至该可视表面的位置邻近该顶边、该二侧边以及该底边的至少其中之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镜片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可视表面的形状为圆型、椭圆型或多边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镜片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可视表面为全镜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镜片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壳,该外壳包括围绕该第一透光基板的周围的侧壁,该侧壁具有与该第一透光基板的该可视表面齐平的前壳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镜片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透光基板,该不透光触控感测层配置于该第一透光基板与该第二透光基板之间;以及
反射基板,具备反射层,该反射层的材料包括镀膜材料,该镀膜材料包括银、铜、钛、钼、铝等其中至少一种或多种所组成的合金材料,
其中该第一透光基板、该第二透光基板、以及该反射基板彼此重叠,该第二透光基板配置于该反射基板以及该第一透光基板之间,入射光自外界经该第一透光基板的该可视表面进入,且该反射基板反射该入射光使该入射光由该第一透光基板的该可视表面离开,其中该电致变色镜片模块对该入射光的反射率大于40%,
且该电致变色元件包括:
第一控制电极;
电致变色层;以及
第二控制电极,
且该电致变色层对该入射光的穿透率大于1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致变色镜片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控制电极以及该第二控制电极的材料包括选自铟锡氧化物、铟锌氧化物、铝锡氧化物、铝锌氧化物、铟锗锌氧化物以及氟掺杂氧化锡所构成材料群组的至少一种材料。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镜片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不透光触控感测层包括:
图案化金属电极,配置于该第一透光基板的该背面,该图案化金属电极中具有镂空区域;以及
连接线路,电性连接该图案化金属电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致变色镜片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图案化金属电极是通过镀膜、印刷、贴合或涂布设置该第一透光基板的背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致变色镜片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图案化金属电极的材料包括导电材料或镀膜材料,该镀膜材料包括银、铜、钛、钼、铬、镍、铝其中至少一种或多种所组成的合金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欣兴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欣兴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8759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