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燕窝肽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387357.5 | 申请日: | 2020-05-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283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 发明(设计)人: | 范群艳;连建梅;李鸿铭;陈小玲;谢加凤;叶淑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市燕之屋丝浓食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3J1/00 | 分类号: | A23J1/00;A23J3/34;A23L33/18;A61K8/64;A61Q19/00;C12P21/06;C07K1/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赵徐平 |
| 地址: | 361101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燕窝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燕窝肽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通过二次酶解与蛋白酶种类、剂量优选最终得到低分子量、风味佳的燕窝肽,本发明公开保护的燕窝肽的制备方法,工艺流程简便,通过控制酶解工艺条件而制备的燕窝肽,既保留了燕窝的原有风味,又无明显酶味或肽味,口感柔和、无涩感,以及因所述燕窝肽的分子量低易吸收、粘度小,可作为原料适用于食品或护肤品中,所以本发明公开提供的燕窝肽制备方法适于市面推广与应用,适于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燕窝肽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燕窝作为古老的滋补珍品和养颜圣品,具有滋阴润肺,滋补养颜,同时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等作用。近年来,随着保健食品市场的日益活跃,燕窝制品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燕窝主要成分有水溶性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磷、铁、钠、钾等微量元素以及氨基酸,其中,燕窝中蛋白质含量较高,每100克干燕窝中含有蛋白质49.9g左右,且主要以糖蛋白的的形式存在,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分泌的蛋白酶逐渐下降,人体摄入蛋白后存在难以消化及蛋白质生物利用度不高等问题,在直接食用燕窝的过程中易造成对其中的营养吸收率较低,影响食用效果。因此为提高燕窝中蛋白多肽的吸收率,现阶段已有对燕窝小分子肽提取技术的研究,但风味并不理想,且工艺相对复杂。
并且现有燕窝肽的制备方法主要有酶法、酸法,其中虽然酶法提取因具有专一性而使其具有高效率,但最终制备的燕窝肽易有酶的风味残留及涩感,从而影响产品的应用范围;且酸法提取过程中,因与蛋白的反应激烈及操作过程复杂而导致效率低,同时具有脱酸不干净的现象。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制备流程简单、风味佳的燕窝肽制备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燕窝肽的制备方法,该制备工艺流程简单、易操作,且风味佳,保留了燕窝炖煮后的口感及风味;最终制备的燕窝肽可直接应用于传统即食燕窝产品中,增加唾液酸含量,以提高产品营养价值。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燕窝肽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燕窝浸泡、挑拣:干燕窝用纯化水浸泡后去除杂质,搓碎、沥干备用;
(2)炖煮、磨浆:将步骤(1)浸泡后的燕窝加纯化水炖煮,随后细磨得到燕窝浆;
需要说明的是,将浸泡后的燕窝加水炖煮至燕窝呈透明、软糯、无硬芯状态,且将燕窝浸泡、挑拣过程中产生的碎末、短条用于酶解提取燕窝肽后,再添加到燕窝产品中,能够有效提高燕窝的利用率。
(3)第一次生物酶解:调节步骤(2)制备的燕窝浆浓度与pH,随后在调配好的燕窝浆中加入中性蛋白酶,搅拌酶解后灭酶、冷却并过100~200目筛得到第一次酶解液;
且酶解后灭酶、冷却工艺为:将酶解液继续加热至85℃以上开始灭酶,时间15~20min,待灭酶结束后冷却至50℃以下过筛得到第一次酶解液。
(4)均质、过滤:将步骤(3)制备的第一次酶解液均质、粗滤得到酶解均质液;
(5)第二次生物酶解:调节步骤(4)制备的酶解均质液浓度与pH,随后在调配好的酶解均质液中加入复合蛋白酶,搅拌酶解后灭酶、冷却,得到第二次酶解液;
(6)精制、喷雾干燥:将步骤(5)制备的第二次酶解液经精滤、RO膜反渗透浓缩后喷雾干燥,即得到燕窝肽。
具体的,将第二次酶解液经0.1-5μm微孔滤膜精滤处理,得澄清透明的燕窝精滤液;随后将燕窝精滤液经RO膜反渗透浓缩2~7倍,并进行喷雾干燥,其中喷雾进口温度为130℃~180℃,出口温度为70℃~100℃,压力为30~40Mpa,喷出粉末即为燕窝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市燕之屋丝浓食品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市燕之屋丝浓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873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