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柔性防冲撞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376205.5 | 申请日: | 2020-05-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116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 发明(设计)人: | 高海健;曹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理工学院 |
| 主分类号: | E01F15/00 | 分类号: | E01F15/00;E01F15/14 |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刘林峰 |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柔性 冲撞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柔性防冲撞装置,涉及道路养护及施工作业装置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刚式防冲撞装置,一旦发生事故对车辆及人员伤害较大的问题。包括第一支撑框架,第一支撑框架沿养护及施工作业控制区车道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框架外侧设有第一充气叠合层,所述第一充气叠合层包括若干气肋式膜结构充气垫,第一支撑框架内侧设有用于固定其位置的第一固定件。达到了通过气压耗能缓冲作用,消耗碰撞产生的能量,既可保护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起到防护作用,又通过柔性耗能缓冲,尽可能保护车辆及人员安全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养护及施工作业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柔性防冲撞装置。
背景技术
道路交通工程养护及施工作业控制区分别由警告区、上游过渡区、缓冲区、工作区、下游过渡区及终止区组成,为有效保护作业人员安全,在过渡区与缓冲区之间,可以设置防冲撞装置,以加强防护作用。但目前实际使用中多采用刚式防冲撞装置,一旦发生事故对车辆及人员伤害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柔性防冲撞装置,通过气压耗能缓冲作用,消耗碰撞产生的能量,既可保护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起到防护作用,又通过柔性耗能缓冲,尽可能保护车辆及人员安全。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新型柔性防冲撞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框架,第一支撑框架沿养护及施工作业控制区车道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框架外侧设有第一充气叠合层,所述第一充气叠合层包括若干气肋式膜结构充气垫,第一支撑框架内侧设有用于固定其位置的第一固定件。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第一支撑框架内侧的若干第一斜撑杆,该第一斜撑杆下端与位于第一支撑框架内侧的地锚相连接。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支撑框架,所述第二支撑框架位于第一充气叠合层远离非封闭车道一端;第二支撑框架内侧设有用于固定其位置的第二固定件。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第二支撑框架内侧的若干第二斜撑杆,该第二斜撑杆下端与位于第二支撑框架内侧的地锚相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充气叠合层靠近非封闭车道一端设有第二充气叠合层,第二充气叠合层包括若干气肋式膜结构充气垫。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框架底部设有固定座,所述第一充气叠合层与第二充气叠合层连接于固定座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充气叠合层中的相邻充气垫之间连通有单向阀。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充气叠合层中,最靠近第一支撑框架的充气垫上设有排气阀,最远离第一支撑框架的充气垫上设有充气阀,单向阀方向使气体只从充气垫流入相邻且靠近第一支撑框架一侧的充气垫中。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充气叠合层中,每个充气垫上皆设有排气阀,最远离第一支撑框架的充气垫上设有充气阀,单向阀方向使气体只从充气垫流入相邻且靠近第一支撑框架一侧的充气垫中。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充气叠合层中的相邻充气垫之间连通有双向阀,至少有一充气垫上设有充气阀,且至少有一充气垫上设有排气阀。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专利采用钢框架和充气膜结构,与混凝土防冲撞隔离墩等钢式防冲撞装置相比,质量较轻,且柔性防冲撞装置提高了车辆及人员的安全;
2、本专利结构简单实用,便于加工制作,且节能环保,经济性也较好;
3、装置可以做成一个系列,以适用于不同车辆的防撞,例如小轿车、客车、卡车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侧面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理工学院,未经南通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762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