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糊化焦米粉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375524.4 | 申请日: | 2020-04-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574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 发明(设计)人: | 卢建中;蔡宇;卢昊;崔滇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群元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3L7/10 | 分类号: | A23L7/10;A23L33/125;A23L33/10;A23C9/13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30096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高新***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糊化焦 米粉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糊化焦米粉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按以下重量份原料配比:预糊化焦米粉5‑10份,益生菌发酵酸奶粉0.5‑2份,益生元粉0.5‑2份;该预糊化焦米粉组合物可在食品和/或食疗类食品中作为主要原料或辅助材料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糊化焦米粉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大米是我国的主要食材之一,被誉为“五谷之首”。中医认为大米味甘性平,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益精强志、和五脏、通血脉、聪耳明目、止烦止渴、收敛止泻的功效。将大米炒焦或烤焦成焦米后,增强了其消食化积、健脾祛湿、收敛止泻的功效作用,民间和中医临床常将焦米制成焦米粥、焦米汤或焦米糊等,用于急、慢性腹泻,脾虚泄泻,消化不良,食欲不佳、纳呆等症的食养食疗,效果显著。但制作焦米,如何控制炒米的火候、炒制时间及大米焦化程度,一般人难于恰到好处地掌握,为方便使用,本申请人已提交了“一种预糊化焦米粉及其制备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号201910733323.4)。
益生菌发酵酸奶粉有抑制有害菌、促进肠道有益菌生长繁殖、调节肠道菌群、止泻、润肠通便、助消化、开味消食等功效作用,将其与预糊化焦米粉合用,益生菌发酵酸奶粉能增强预糊化焦米粉的止泻、化积、开胃、消食的功效,同时预糊化焦米粉这一载体也使益生菌发酵酸奶粉能更广泛、更均匀、更长时间的粘附于肠腔表面,提高抑制肠道有害菌生长、促进益生菌繁殖的功效,使紊乱失调的肠道菌群恢复到正常。目前有关焦米预糊化粉与益生菌发酵酸奶粉配伍使用,还未见报道。
益生元主要包括各种寡糖类物质或称低聚糖,通过选择性的刺激一种或少数种菌落中细菌的生长与活性而产生有益的影响,从而改善肠道健康状况。理想的益生元应在通过上消化道时,大部分不被消化而被肠道菌群发酵利用,刺激有益菌群的生长,同时抑制潜在致病菌或有害菌的生长,帮助肠道在病原微生物、饮食不当、抗生素、腹泻、压力等的干扰后,通过对某些特定菌群选择性的刺激而恢复平衡。
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201410438579公开了一种焦米糊及其制备方法,该焦米糊由大米、赤砂糖、复合维生素、复合矿物质和大豆分离蛋白组成;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201510995048公开了一种焦米粉及其制作方法,该焦米粉由燕麦、黄豆、大米、黑芝麻、红糖组成;目前未见采用本申请人申请的预糊化焦米粉与益生菌发酵酸奶粉、益生元粉制备的组合物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糊化焦米粉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这种组合物由以下按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预糊化焦米粉5-10份,益生菌发酵酸奶粉0.5-2份,益生元粉0.5-2份。
上述的预糊化焦米粉按中国专利申请号201910733323.4提供的方法制得。如果焦米直接研磨成粉,仅是焦米由粗变细的物理变化,加水冲调后稍放置即开始沉淀分层,不能冲调出细腻粘稠、质地均一的稠糊。预糊化焦米粉则是将焦米通过浸泡、打浆、加热预糊化、滚筒干燥、粉碎过筛制成,是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其中的淀粉在加热过程中被充分糊化,糊化后的长链淀粉在高温干燥过程中部分断裂而变性,这种部分变性的预糊化焦米粉在热水、温水或冷水均能冲调成质地均匀细腻、粘附性强、比表面积很大的焦米稠糊。服用后能粘附于肠腔内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防止液体从血管床排到肠腔,吸附肠道炎症反应的毒素,发挥其物理性吸附止泻作用,同时还有助于纠正因腹泻造成的机体脱水,缓解腹泻症状。其次大米炒焦或烤焦后,也增强了其开胃消食、化积导滞的功效,因此,预糊化焦米粉还有促进胃排空、推动胃肠蠕动的作用,对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纳呆等症也有较好的食疗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群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昌群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755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