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柱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373871.3 | 申请日: | 2020-05-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076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 发明(设计)人: | 酒井浩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2D25/04 | 分类号: | B62D25/04;B62D2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闫剑平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得到轻量且抵抗侧碰撞载荷能力强的构造的中柱制造方法。中柱制造方法包括:第一步骤,将主钢板中的山部预定部以及一对连结壁部预定部与副钢板层叠,并将主钢板和副钢板临时固定;第二步骤,通过对主钢板以及副钢板进行热冲压来形成加强板(80);第三步骤,将具有中柱的外壁部(71)的中柱外板(70)和加强板(80)接合;以及第四步骤,将具有中柱的内壁部(61)的中柱内板(60)、和接合有加强板(80)的中柱外板(7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中的中柱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车辆的中柱为了在腰线(belt line)的上方确保视野而将其截面设计得比较窄。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与腰线相比在上方用加强板对中柱进行加强的构造。加强板在腰线的上方在俯视时呈大致W字形状,由此,使其山部(凸部)以及谷部(凹部)与中柱的内壁部以及外壁部相对置。另外,加强板在车宽方向外端部被进行淬火,提高弯曲的压缩侧的硬度,来抑制弯曲变形。在这种构造中,由于没有对连结山部和谷部的腿部进行淬火,所以会因没有支撑住侧碰撞载荷而发生变形。此外,淬火是指如下这种热处理,即,在对钢铁材料(特别是钢)进行加热到从金属组织变为奥氏体组织为止之后进行冲压加工,并进行急冷而得到马氏体组织,也被称为热轧冲压。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在呈矩形截面的车身架中,用副钢板对呈コ字状截面的主钢板的内面整体进行加强的构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4-314845号公报
专利文献2:JP特开2014-20084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构造中,虽然能够通过将加强板形成为大致W字形状来提高弯曲强度,但还期望更进一步提高强度以及刚性。
在专利文献2所述的构造中,为了增大加强效果,而需要增大主钢板的3面的宽度尺寸(与之相伴地,副钢板的宽度尺寸也变大)、或增大副钢板的板厚。然而,增大主钢板的宽度尺寸会伴随车辆的中柱的前后宽度变大,视野会恶化,因此不为优选。另外,若增大副钢板的板厚,则重量会增大从而使耗油量变大。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现而提出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得到轻量且抵抗侧碰撞载荷能力强的构造的中柱制造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中柱制造方法为制造具有加强板的车辆的中柱的方法,所述加强板具有由山部、和设于所述山部的两边的一对谷部构成的大致W字状截面,所述中柱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步骤,其将主钢板和长度超过该主钢板的所述山部且比到所述谷部的底面为止的长度短的副钢板层叠,并将所述主钢板和所述副钢板临时固定;第二步骤,通过将所述主钢板冲压成形为大致W字形状且进行淬火、以及将所述副钢板冲压成形为大致コ字状且进行淬火,来形成所述加强板;第三步骤,其将具有所述中柱的车宽方向外壁部的支柱外板的凸缘部、和所述加强板的凸缘部接合;以及第四步骤,其以通过所述支柱内板的凸缘部和所述支柱外板的凸缘部夹持所述加强板的凸缘部的方式将具有所述中柱的车宽方向内壁部的支柱内板、和接合有所述加强板的所述支柱外板接合。
中柱制造方法在搬运板材(主钢板以及副钢板的临时固定体)或者设置于模具时,能防止在冲压工序等中主钢板以及副钢板发生偏移。另外,在中柱制造方法中,由于副钢板成为对主钢板的山部以及一对腿部进行加强的コ字状的加强构件,所以能够在主钢板与副钢板重叠的厚板部分形成腿部,能够提高腿部针对侧碰撞载荷的支撑效果,能够抑制腿部的压溃变形。而且,中柱的制造方法由于将主钢板冲压成形为大致W字以及将副钢板冲压成形为大致コ字,所以副钢板不延伸到对于抗侧碰撞载荷的贡献率低的谷部为止,因此,能够实现小型化且轻量化,并且由于在谷部成为一张主钢板,所以能够通过热冲压成形实现W字形状这种复杂的形状。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身侧部构造的图,是从车内的后侧观察的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738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工件识别方法
- 下一篇:用于产品堆叠件的处理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