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及相关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71512.4 | 申请日: | 202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905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2/02 | 分类号: | G06F12/0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熊永强;李稷芳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 存储 方法 相关 设备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及相关设备,应用于存储设备,所述存储设备为非易失性存储器,至少包括第一存储区域和第二存储区域,所述方法包括:接收针对目标数据的写命令,所述写命令包括所述目标数据的数据类型标识;根据所述写命令,将所述目标数据以及所述数据类型标识写入到所述第一存储区域中;若所述目标数据所占用的存储空间需要被回收,根据所述数据类型标识识别所述目标数据的数据类型;若确定所述目标数据为所述第一类型,则将所述目标数据保留在所述第一存储区域中;若确定所述目标数据为所述第二类型,则将所述目标数据搬移至所述第二存储区域中。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提升数据的读写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存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存储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快闪记忆体(NAND Flash)为存储介质的闪存存储器逐渐成为主流存储形态。NAND Flash是一种非易失性随机访问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的特点是断电后数据不消失。目前,根据存储原理的不同,NAND Flash主要包括如下类型:单层单元(Single-Level Cell,SLC)、多层单元(Multi-Level Cell,MLC)和三层单元(Triple-Level Cell,TLC)等。其中,
(1)SLC只存在0和1两个充电值,即1个存储单元可存放1bit的数据(1bit percell),约10万次擦写寿命。SLC的这种设计提高了耐久性、准确性和存储性能,其特点是成本高、容量小、读写速度快。
(2)MLC存在00、01、10和11四个充电值,即1个存储存单元可存放2bit的数据(2bitper cell),约1万次擦写寿命。MLC相对SLC来说容量整整多了一倍,但它的代价是使用寿命降低、可靠性降低,总的来说,其特点是成本一般、容量一般、读写速度相对SLC慢很多。
(3)TLC存在000、001、010、011、100、101、110和111八个充电值,即1个储存单元可存放3bit的数据(3bit per cell),约5000次擦写寿命。TLC相对SLC来说容量整整多了两倍,但它的代价同样是使用寿命更低,可靠性更低,总的来说,其特点是成本低、容量大、读写速度相对SLC和MLC都要慢很多,通常用于性能和耐久性要求相对较低的消费级电子产品。
基于上述SLC的存储速度快、但成本高,而MLC/TLC的成本低、但存储速度慢的特点,现有技术中,尤其是在移动终端的应用中,引入了SLC缓冲(SLCBuffer)技术。SLCBuffer技术是在闪存存储器加入高性能的SLC写入缓冲区,在需要写入数据时,主机(Host)侧会先把数据写入到闪存存储器中的SLC缓冲区;在闪存存储器处于空闲的时候,再将数据从SLC缓冲区搬到真正储存数据的地方—TLC存储区。该技术的核心内容就是引入SLC和TLC的组合,利用SLC快速读写的特点来提升基于TLC的闪存存储器的性能,让用户在写入开始阶段会有极速的体验。
然而,在实际的用户使用场景中,闪存存储器除了写数据还会读数据,在上述应用了SLCBuffer技术的闪存存储器中,当数据从TLC存储区域中读出时,依然会暴露其读速度慢的缺陷,进而影响闪存存储器的整体性能以及用户体验。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成本低、读写性能更优的闪存存储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及相关设备,以提升存储数据的读写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715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