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绕线机构和绕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64951.2 | 申请日: | 202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463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陈春杰;吴新宇;方涛;刘贻达;曹武警;刘恩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5H75/38 | 分类号: | B65H75/38;B65H75/4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0 | 代理人: | 黎坚怡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构 线装 | ||
1.一种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机构包括:
外壳;
线盘,所述线盘容纳于所述外壳中;
第一转动支撑件,连接所述外壳的内侧壁和所述线盘的外侧壁;
第二转动支撑件,连接所述外壳的内侧壁和所述线盘的外侧壁;
所述第一转动支撑件、所述第二转动支撑件、所述外壳以及所述线盘围合形成绕线腔,所述绕线腔用于容纳缠绕在所述线盘外侧壁上的线,所述第一转动支撑件和所述第二转动支撑件用于支撑所述线盘相对于所述外壳进行转动
所述第一转动支撑件与所述外壳的内侧壁和所述线盘的外侧壁之间为过盈配合或小于线径的间隙配合;
所述第二转动支撑件与所述外壳的内侧壁和所述线盘的外侧壁之间为过盈配合或小于线径的间隙配合;
所述外壳开设有出线口,所述出线口与所述绕线腔连通;
所述第一转动支撑件和所述第二转动支撑件的彼此相邻的端面分别沿所述线盘的轴向与所述出线口的两侧边缘平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转动支撑件和/或所述第二转动支撑件为轴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的内侧壁沿周向设置有凸缘,所述凸缘延伸至所述绕线腔中,且所述凸缘的一侧端面与所述第一转动支撑件的一侧端面相接触,所述凸缘的另一侧端面与所述第二转动支撑件的一侧端面相接触,所述凸缘用于限制所述第一转动支撑件和所述第二转动支撑件沿轴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支撑件和所述第二转动支撑件沿所述线盘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线盘的外周壁设置有环形开槽,所述环形开槽与所述第一转动支撑件和所述第二转动支撑件之间的间隔区域对应设置,以配合形成所述绕线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绕线机构还包括上盖,所述上盖与所述线盘或所述外壳固定,所述上盖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第一转动支撑件背离所述第二转动支撑件的一侧端面,所述上盖用于限制所述第一转动支撑件沿轴向移动。
6.一种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和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绕线机构;
所述外壳与机架可拆卸连接或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电机和至少一个导线机构;
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线盘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电机用于带动所述线盘转动;
所述导线机构均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导线机构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允许所述线盘上的线通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6495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