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合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60853.1 | 申请日: | 202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255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张近钢;白科;徐小明;谢爱亮;查秀芳;游杰;黄浩;陈富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安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583 | 分类号: | H01M4/583;H01M10/0525;B01F1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4000 江西省上***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负极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合浆工艺,工艺步骤包括:将石墨、SP、CMC加入搅拌锅内搅拌,加入去离子水,再搅拌;将搅拌锅上壁和搅拌桨上料刮下,搅拌;再次加入去离子水,搅拌;将搅拌锅锅底翻起和搅拌桨上料刮下,再搅拌;将水与NMP1:1预混液和LA136D加入搅拌锅内搅拌;将所得浆料转移至高速分散机分散;将分散好的浆料转移至真空搅拌罐进行真空脱泡搅拌,即得到锂离子电池负极浆料。采用搅拌、高速分散、真空脱泡搅拌的工艺步骤,工艺操作简单,适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实际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获得的负极浆料的粘度和固含量稳定性良好,分散效果优异,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电池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电池电池负极合浆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锂电池的负极浆料大多数由负极主粉、导电剂、CMC、SBR(LA136D) 等组成,为了保证电池质量的一致性,必须保证浆料较好的分散效果。然而现有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合浆工艺并不能保证良好的分散效果,制备的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浆料在合浆完成后,浆料的不同区域存在成分分布不均情况,并在短时间内其粘度和固含量均有较大变化,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较差。
现有技术中,锂离子电池的生产通常是将调配混合好的正极浆料与负极浆料分别涂覆于正极集流体、负极集流体表面制成正极片与负极片。浆料的制备包括了液体与液体、液体与固体物料之间的相互混合、溶解、分散等一系列工艺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都伴随着温度、黏度和环境等条件的变化。因此,浆料分散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锂离子电池生产的质量及最终产品的性能。
现有技术中负极合浆基本都是直接在搅拌罐内完成,搅拌罐存在死角。中国专利CN201710708518.4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配料工艺,将石墨、导电剂及CMC干混后加入去离子水湿混;在第二次加入CMC并搅拌之后第二次加入去离子水并搅拌形成浆料A;对浆料A继续搅拌之后控制浆料的温度并抽真空;最后加入SBR混合搅拌形成浆料B并对所述浆料B继续搅拌,进行真空脱泡制得浆料。能保证一定的分散效果,但其合浆过程一直在搅拌罐中进行,难免出现死角。
中国专利CN201810596812.5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复合石墨负极的和浆工艺:将添加剂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至溶解,得到添加剂溶液;将增稠剂加入所述的添加剂溶液中制得胶液,并将胶液分成两等份备用;将导电剂和复合石墨加入到其中一半胶液中,干混,制得浆料1;另一半胶液加入到浆料1 中,高速分散后得到浆料2;将粘结剂加入到浆料2中,分散均匀后得到浆料3,调节浆料3的粘度在工艺范围内后出料。加入高速分散机进行高速分散,使浆料进行充分分散,但分散后的浆料也无法达到彻底的均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电池锂离子电池负极合浆工艺,高速分散前后严格控制固含量,整体搅拌过程严格控制搅拌时间。通过刮浆操作,消除搅拌死角,制得浆料解决了目前浆料混合不均的情况,同时合浆过程也较为简便,可运用于实际生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S1、将石墨、SP、CMC加入搅拌锅内搅拌混合20~30min得混合粉料A;
S2、通过管道向混合粉A中加入去离子水,搅拌混合10~20min;
S3、将混合粉料A搅拌锅上壁和搅拌桨上料刮下,搅拌混合30~ 40min,得到混合料B;
S4、通过管道向混合物B加入去离子水,搅拌混合30~50min;
S5、将搅拌锅锅底翻起和搅拌桨上料刮下,再搅拌混合20~30min,得到混合料C;
S6、将1:1比例混合的NMP与去离子水的混合液S和LA136D加入混合料 C中,搅拌混合60~70min,得到混合料D;
S7、将混合料D通过管道转移至高速分散机中,再对浆料D进行高速分散30~60min,得到浆料E;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安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西安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608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多粒子纠缠的量子网络抽签方法
- 下一篇:基于实物ID的比对实验室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