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铁路隧道底鼓变形治理结构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59847.4 | 申请日: | 2020-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502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王磊;徐怀仁;李现宾;任万敏;荀仰锋;何聪;喻渝;马雅林;朱麟晨;张永平;陶伟明;王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14 | 分类号: | E21D9/14;E21D11/10;E21D20/02;E21F16/02;E21F17/00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林秋雅 |
地址: | 610031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路 隧道 变形 治理 结构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路隧道底鼓变形治理结构的施工方法,治理结构包括在边跨段设有的隧底重构衬砌,在隧底重构衬砌的下方设有置锚固桩,锚固桩伸入稳定岩层,在所有锚固桩的上方设有板梁,板梁覆盖跨中段和边跨段,锚固桩和板梁之间通过调整型支座进行连接,调整型支座的高度可调,且边跨段预留有检修通道,检修通道与调整型支座相连通;施工方法包括拆除隧底既有结构;重构仰拱二次衬砌,施工锚固桩,锚固桩伸入稳定岩层;施工盖梁,安装调整型支座;施工板梁,将板梁覆盖跨中段和边跨段;预留检修通道,检修通道与调整型支座相连通。本发明将隧道结构设置为灵活的可调结构,通过可调整量抵消隧底隆起变形量,延长隧道底鼓变形的治理周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铁路隧道底鼓变形治理结构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铁路隧道底鼓变形问题,通常采用在设计阶段强化隧底结构、加强隧底锚固强度、针对隧底隆起高风险段落将无砟轨道换成轨面可调范围更大的有砟轨道等措施。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提高施工质量、做好监控量测、充分释放原有的围岩应力。然而,由于隧底岩体的变形的持续性,轨道结构有限的可调量很难抵抗长期的隆起量。一旦隆起量超过可调量,则需要进行隧道底鼓变形的治理,治理时间长且治理成本高。因此,如何延长隧道底鼓变形的治理周期也成为了保证隧底结构安全的重要研究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铁路隧道底鼓变形治理结构的施工方法,将隧道结构设置为灵活的可调结构,通过可调整量抵消隧底隆起变形量,延长隧道底鼓变形的治理周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铁路隧道底鼓变形治理结构,包括在边跨段设有的隧底重构衬砌,在所述隧底重构衬砌的下方设有置锚固桩,所述锚固桩伸入稳定岩层,在所有所述锚固桩的上方设有板梁,所述板梁覆盖跨中段和所述边跨段,所述锚固桩和所述板梁之间通过调整型支座进行连接,所述调整型支座的高度可调,且所述边跨段预留有检修通道,所述检修通道与所述调整型支座相连通。
本发明所述的治理结构,通过设置锚固桩并伸入稳定岩层,不仅可支撑上部的板梁,且可减小岩土变形对隧道轨面高度的影响,保证在治理一次后,轨面高度就能基本保持稳定;通过设置调整型支座,可通过调整支座的高度,适应隧底不同位置的变形量调整需求,从而实现治理隧道底鼓变形的目的,使得高度调整更加灵活多变;更为重要的是,通过预留检修通道,在之后的铁路运营过程中,可以随时根据变形检测结果,穿过所述检修通道到达所述调整型支座,通过改变调整型支座的高度,再次对隧道底鼓变形进行调整。
因此,本发明将隧道结构设置为灵活的可调结构,通过支座的可调整量抵消隧底隆起变形量,通过预留检修通道,可进行多次调整,只有超过所述调整型支座的调整量范围时,才需要再次对隧道底鼓变形进行治理,大大延长了隧道底鼓变形的治理周期。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治理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边跨段两侧的锚杆,所述锚杆伸入稳定岩层,对隧道两侧的岩体进行锚固,为隧底结构的拆除和治理结构的施工提供稳定的施工空间。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在所述锚固桩的上方设有盖梁,在所述盖梁的上方设有所述调整型支座。所述盖梁用于支承、分布和传递上部板梁、轨道等结构的荷载。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调整型支座包括多个沿竖直方向布置的调整板,所有所述调整板之间可拆卸式连接。可通过改变调整板的数量,改变调整型支座的高度,从而通过降低支座高度来调整上部列车行驶轨面的高度。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调整型支座的调整量大于或等于100mm,满足隧道底鼓变形的调整量需求。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便于所述调整板具有多种厚度尺寸,更加便于对调整型支座的高度进行调整。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板梁的长度为10m-20m,所述板梁为现浇结构或预制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598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辐射防护门屏蔽性能检测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新型无机房曳引电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