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拖车控制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57451.6 | 申请日: | 2020-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696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王剑威;熊显锋;陈凯涛;张峻;周建国;李国富;牛胜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元城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5/20 | 分类号: | B60L1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范坤坤 |
地址: | 201800 上海市嘉定***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拖车 控制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拖车控制方法及系统。当车机获取到进入拖车模式的指令时,通过车身电子稳定系统ESP控制所述车辆的电子驻车卡钳处于释放状态,所述车辆采用永磁同步电机驱动;整车控制器VCU通过所述ESP获取到所述电子驻车卡钳处于释放状态时,监控所述车辆的速度,当所述车辆的速度超过预设速度阈值时通过所述ESP制动车辆并控制所述车辆的电子驻车卡钳处于夹紧状态;当所述车机获取到退出拖车模式的指令时,通过所述ESP控制所述车辆的电子驻车卡钳处于夹紧状态。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采用永磁同步电机的车辆在没有电子驻车物理按键开关时无法设置拖车模式和电机处于反拖状态的问题,避免了电机反拖对车辆造成隐患。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车辆控制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拖车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受气候变化、能源和环境问题影响,汽车正朝着各种新能源技术路线发展,其中,电动汽车被普遍认为是未来汽车能源动力系统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永磁同步电机因能量转化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噪音低等优点在国内外的电动汽车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采用永磁同步电机的电动汽车在出现故障后,若用拖车拖动,永磁同步电机处于反拖状态,此时控制器功率转换器件存在过压损坏的风险,处置不当将导致电机控制器损坏,继而增加整车安全隐患。同时车辆在未配备电子驻车物理按键开关的情况下,无法通过操作物理按键开关使电子驻车卡钳保持释放状态-即拖车模式,无法设置拖车模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拖车控制方法及系统,以实现使车辆进入拖车模式和避免电机反拖对车辆造成隐患的效果。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拖车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当车机获取到进入拖车模式的指令时,通过ESP控制所述车辆的电子驻车卡钳处于释放状态,所述车辆采用永磁同步电机驱动;
VCU通过所述ESP获取到所述电子驻车卡钳处于释放状态时,监控所述车辆的速度,当所述车辆的速度超过预设速度阈值时通过所述ESP制动车辆并控制所述车辆的电子驻车卡钳处于夹紧状态;
当所述车机获取到退出拖车模式的指令时,通过所述ESP控制所述车辆的电子驻车卡钳处于夹紧状态。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拖车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
车机,用于获取进入拖车模式和退出拖车模式的指令;
ESP,用于控制所述车辆的电子驻车卡钳处于释放或夹紧状态,所述车辆采用永磁同步电机驱动;
VCU,用于通过所述ESP获取到所述电子驻车卡钳处于释放状态时,监控所述车辆的速度,当所述车辆的速度超过预设速度阈值时通过控制所述ESP制动车辆并控制所述车辆的电子驻车卡钳处于夹紧状态。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述的拖车控制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拖车控制方法及系统,当车机获取到进入拖车模式的指令时,通过ESP控制所述车辆的电子驻车卡钳处于释放状态,所述车辆采用永磁同步电机驱动;VCU通过所述ESP获取到所述电子驻车卡钳处于释放状态时,监控所述车辆的速度,当所述车辆的速度超过预设速度阈值时通过所述ESP制动车辆并控制所述车辆的电子驻车卡钳处于夹紧状态;当所述车机获取到退出拖车模式的指令时,通过所述ESP控制所述车辆的电子驻车卡钳处于夹紧状态,解决了采用永磁同步电机的车辆在没有电子驻车物理按键开关时无法设置拖车模式和电机处于反拖状态的问题,达到了使车辆进入拖车模式,避免电机反拖对车辆造成安全隐患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拖车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拖车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元城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元城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574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