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cAMP荧光探针G-Flamp1的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0354936.X 申请日: 2020-04-29
公开(公告)号: CN113567402B 公开(公告)日: 2023-06-06
发明(设计)人: 王亮;储军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主分类号: G01N21/64 分类号: G01N21/64
代理公司: 北京市诚辉律师事务所 11430 代理人: 李玉娜
地址: 518055 广东省深圳***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camp 荧光 探针 flamp1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cAMP荧光探针G‑Flamp1的应用,一种cAMP荧光探针G‑Flamp1在激发波长为430‑470nm的单光子或激发波长为880‑920nm的双光子成像中的应用,所述G‑Flamp1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相较于目前已有荧光探针的动态范围,本发明在37℃生理温度培养细胞中,采用430‑470nm单光子或880‑920nm双光子激发G‑Flamp1探针,获得了目前最大动态范围ΔF/Fsubgt;0/subgt;~10‑15,在检测灵敏度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在活体脑片神经元中,在60μM Forskolin刺激下,ΔF/Fsubgt;0/subgt;平均值也达到了7,可以在神经元中很好的表达和响应;实际使用时,将G‑Flamp1表达在离体培养的哺乳动物细胞或活体细胞中,利用荧光显微镜或者双光子显微镜,检测细胞受特定刺激后cAMP浓度是否发生改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光学与分子影像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cAMP荧光探针G-Flamp1的应用。

背景技术

环磷酸腺苷(cAMP)是目前最大药物靶标G蛋白偶联受体(GPCR)家族的下游信使分子,cAMP荧光探针及其活细胞和活动物体显微成像是GPCR信号通路的基础研究和药物开发的重要方向。活细胞中cAMP荧光成像是指将cAMP荧光探针表达在细胞中,然后利用荧光显微镜检测探针荧光信号(如强度)变化。荧光探针是cAMP荧光成像分析的关键。cAMP荧光探针主要分为基于荧光蛋白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探针及基于单个荧光蛋白的探针,后者动态范围较前者大且使用简单。目前基于单个荧光蛋白的cAMP探针分为绿色和红色2小类,前者主要有Flamindo2、cADDis及cAMPr,后者主要有Pink Flamindo、Red cADDis及R-FlincA。在37℃生理温度培养细胞中,上述探针动态范围均较小,如下表所示。实际应用中,动态范围(荧光亮度变化幅度,ΔF/F0)是很重要的参数,与检测灵敏度直接相关。因此提高探针在实际应用中的动态范围,对于提高探测灵敏度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Odaka H,Arai S,Inoue T,Kitaguchi T(2014)Genetically-encoded yellowfluorescent cAMP indicator with an expanded dynamic range for dual-colorimaging.PLoS One 9:e100252.

2.Tewson PH,Martinka S,Shaner NC,Hughes TE,Quinn AM(2016)New DAG andcAMP Sensors Optimized for Live-Cell Assays in Automated Laboratories.JBiomol Screen 21:298-305.

3.Hackley CR,Mazzoni EO,Blau J(2018)cAMPr:A single-wavelengthfluorescent sensor for cyclic AMP.Sci Signal 11.

4.CN109627344A,2019.4.16,cAMP荧光探针及其应用

5.CN201911251920.X,荧光亮度宽幅变化的环磷酸腺苷荧光探针

6.Harada K,Ito M,Wang X,Tanaka M,Wongso D,et al.(2017)Red fluorescentprotein-based cAMP indicator applicable to optogenetics and in vivoimaging.Sci Rep 7:7351

7.https://montanamolecular.com/live-cell-camp-assay-caddis/red-caddis-camp-protocol/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5493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