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前副车架吸振器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49868.8 | 申请日: | 2020-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166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聂伟;庞剑;徐小敏;靳红英;余雄鹰;张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1/00 | 分类号: | B60R11/00;B62D2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徐先禄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车架 吸振器 安装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前副车架吸振器安装结构,包括配合连接在前副车架上的吸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副车架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吸振器与前副车架上的安装孔配合连接。其能够提高驾驶舒适性、更好的解决由于加速导致的轰鸣问题;能够避免吸振器受排气管的直接热辐射,减少排气管对吸振器的影响;同时吸振器占用空间小,使得吸振器不受前副车架空间布置的限制,使得前副车架更加美观;连接可靠、通用性强,且开发时间短、安装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底盘,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前副车架吸振器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乘用车前悬架大多采用麦弗逊悬架,前副车架是前悬架上非常重要的一个部件,大多数汽车的前副车架采用蝶形结构,其经常受到来自动力总成和路面的多个激励,前副车架在整车约束状态的一阶模态时很容易引起车内轰鸣,为提高驾驶舒适性、解决车内轰鸣的问题,前副车架上会增加一个吸振器。吸振器一般由橡胶和质量块两部分组成,橡胶一般选用天然橡胶,平时工作温度不能超过90℃,极限情况不能超过120℃。
现有的汽车前副车架吸振器安装结构,参见图1所示,包括配合连接在原前副车架1上的原吸振器安装支架2、与原吸振器安装支架2配合连接的原吸振器3。由于原吸振器3的体积较大,安装时占用空间较大,受空间布置的限制,一般将原吸振器安装在原前副车架1的后部,其离排气管4的距离较近,而排气管的温度较高,易使得原吸振器的橡胶老化失效,导致原吸振器不能够达到好的吸震效果。同时在装配过程中,需要在装配线上增加一个原吸振器安装支架装配工位,增大了工作量。由于每个车型前副车架的结构有区别,需对增加不同的吸振器,且每个前副车架的模态不一样,在NVH调试过程中是在原吸振器的基础上通过增加质量块或者手工修改橡胶来调试频率,费时费力。因此需对现有的汽车前副车架吸振器安装结构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前副车架吸振器安装结构,其能够提高驾驶舒适性、更好的解决由于加速导致的轰鸣问题;能够避免吸振器受排气管的直接热辐射,减少排气管对吸振器的影响;同时吸振器占用空间小,使得吸振器不受前副车架空间布置的限制,使得前副车架更加美观;连接可靠、通用性好,且开发时间短、安装效率高。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汽车前副车架吸振器安装结构,包括配合连接在前副车架上的吸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副车架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吸振器与前副车架上的安装孔配合连接。
进一步,所述前副车架包括前副车架上板和前副车架下板;所述安装孔包括设在前副车架上板上的上安装孔和设在前副车架下板上的下安装孔,所述上安装孔和下安装孔对应设置,且所述上安装孔和下安装孔内固定连接有安装环;所述吸振器与该安装环过盈配合。
进一步,所述吸振器包括外圈、位于该外圈内的质量块总成、连接所述质量块总成与外圈的橡胶,所述外圈的内表面与质量块总成的外表面通过橡胶硫化为一体。
进一步,所述质量块总成包括内圈、焊接在该内圈一端的连接板、位于所述内圈内的连接柱,该连接柱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板的中部焊接、另一端伸出所述内圈的另一端,且所述连接柱上设有外螺纹;所述质量块总成还包括位于所述内圈内并与所述连接柱配合的多个质量块单体、与所述连接柱配合并用于锁紧所述多个质量块单体的螺母。
进一步,所述质量块总成为一整体成型的环状结构。
进一步,所述外圈为尼龙材质。
本发明有益的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498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