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瓦承载力试验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46747.8 | 申请日: | 2020-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664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毕冬宾;杜乃红;丁景策;霍丽洁;王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民航建设(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8 | 分类号: | G01N3/08;G01N3/02;G01N3/04 |
代理公司: | 青岛智地领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52 | 代理人: | 张正 |
地址: | 300456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承载力 试验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混凝土瓦承载力试验检测装置,包括压力试验机,压力试验机包括承载机体,承载机体的上端通过实验机架连有升降座,所述承载机体上通过螺栓连接有支撑轨道板,支撑轨道板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承载组件和第二承载组件;升降座的下端通过第一转轴组件连接有平衡受力装置,平衡受力装置包括平衡受力撑壳和型面配合机构,型面配合机构包括第一下弹性垫层和连接在第一下弹性垫层上端的多个第一竖撑板;平衡受力撑壳的下端开口并且一侧的内壁开设有多个第一间隔凹槽,第一竖撑板的侧端部卡接在第一间隔凹槽内,并通过设在平衡受力撑壳的纵向压板定位。该检测装置可适用于更多形状和不同长短的混凝土瓦片的承载力检测,使用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瓦承载力试验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测定混凝土瓦承载力依据《混凝土瓦》JC/T 746-2007,测定烧结瓦弯曲试验依据《烧结瓦》GB/T 21149-2007。依据标准要求,支撑方式采用三点弯曲方式,采用金属制成的两个相同高度的支座,上表面成圆弧形,半径为10mm,其上可垫一个宽度为20mm,厚度为20mm~30mm,长度大于试样宽度的硬质木条,木条的下表面应与支座的上表面相配合。在试样底面与木条之间应有弹性垫层。加荷杆与支座材质及尺寸相同,下表面成圆弧形,其半径为10mm。加荷杆应平行于支座,且相对试样纵向轴的垂直面可自由调节平衡,在加荷杆和试样之间填垫一块与试样上表面遮盖宽度范围内形状相吻合的硬木平衡物,试样表面与平衡物之间应放一片弹性垫层。然而,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拓,市面上形状、尺寸各异的瓦不断涌现,如今现有的试验夹具难以满足试验要求,尤其是硬木平衡物很难适应形状各异的瓦,规范要求,支座中心距为2l/3(l为瓦长度),因此固定支座就难以应对尺寸不同的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瓦承载力试验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可适用于更多形状和不同长短的混凝土瓦片的承载力检测,加工装配简单,使用效果好。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混凝土瓦承载力试验检测装置,包括压力试验机,压力试验机包括承载机体,承载机体的上端通过实验机架连有升降座,所述承载机体上通过螺栓连接有支撑轨道板,支撑轨道板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承载组件和第二承载组件;
升降座的下端通过第一转轴组件连接有平衡受力装置,平衡受力装置包括平衡受力撑壳和型面配合机构,型面配合机构包括第一下弹性垫层和连接在第一下弹性垫层上端的多个第一竖撑板;
平衡受力撑壳的下端开口并且一侧的内壁开设有多个第一间隔凹槽,第一竖撑板的侧端部卡接在第一间隔凹槽内,并通过设在平衡受力撑壳的纵向压板定位。
优选的,所述承载机体的中部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支撑轨道板的中部内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支撑轨道板通过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内的螺栓与承载机体固连;
支撑轨道板呈长方形板状,支撑轨道板的侧壁上设置有刻度线;支撑轨道板上横向设置有条形的第一轨道滑槽和第二轨道滑槽,第一轨道滑槽和第二轨道滑槽相互平行并且横向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承载组件包括第一承载支座,第一承载支座的上端面为弧形面;第一承载支座的上端适配连有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上端连接有第一支撑垫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承载支座的外侧端壁上连接有第一前限位块和第一后限位块,第一前限位块内连有第一前螺杆,第一后限位块内连有第一后螺杆;
第一前螺杆的端部穿过第一前限位块、第一轨道滑槽后通过第一前蝴蝶螺母与支撑轨道板定位连接;第一后螺杆的端部穿过第一后限位块、第二轨道滑槽后通过第一后蝴蝶螺母与支撑轨道板定位连接;所述第一承载支座和第一支撑杆均为长方形杆,第一支撑垫板为长方形橡胶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民航建设(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民航建设(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467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