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DMA与中断融合的组态监控容错通信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345072.5 | 申请日: | 2020-04-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799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 发明(设计)人: | 李峻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天富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1/14 | 分类号: | G06F11/14;G06F13/32 |
| 代理公司: | 武汉知产时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38 | 代理人: | 龚春来 |
| 地址: | 430014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三阳路与解放大道***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dma 中断 融合 组态 监控 容错 通信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DMA与中断融合的组态监控容错通信方法,方法应用于组态监控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组态监控界面、主控制器和底层控制器;底层控制器将状态参数通过CAN总线传输至所述主控制器;主控制器将状态参数再传输至组态监控界面;方法为:组态监控界面与主控制器进行数据通信握手;设计DMA控制器的连接结构,创建DMA控制器与串口数据交互桥接的通道;DMA控制器获得数据通信总线控制权,并采用基于中断的DMA通信方法,完成变字节长度数据传。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采用DMA控制器发送中断和串口接收中断,用来执行数据变长的收发任务,实现舰船并网控制系统中监控模块庞杂数据的实时交互通信目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串口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DMA与中断融合的组态监控容错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舰船并网控制装置中的监控系统通常由舰船底层控制器、主控制器和组态模块等组成。由于舰船并网控制系统中监控模块需要对底层电气设备(如发电机、逆变器和斩波器等)等装置数量庞大的健康状态量进行监控,因此,主控制器需要处理如此庞杂的数据量并上传给组态模块,以及组态模块根据处理后的结果下达给主控制器。为适应这些情况,对舰船并网控制系统中监控模块的串口通信有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并且由于庞杂的交互数据实时变化,极易造成数据长度超过缓冲器阈值,致使控制器无法正常通信,进而产生数据丢失,势必会造成舰船并网控制系统中监控模块不能实时读取底层电气设备的健康状态、下达来自主控制器的控制指令和回传指令给主控制器。因此,实现数据的变长收发,对于舰船并网控制系统中监控模块的串口通信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串口通信技术有许多种,如查询法、中断法和DMA控制器法等,如何解决大容量的变字节长度的数据通信仍然是串口通信技术领域中的一个难点问题。DMA(DirectMemory Access:直接存储器存取)控制器是一种在系统内部转移数据的独特外设,可以将其视为一种能够通过一组专用总线将内部和外部存储器与每个具有DMA能力的外设连接起来的控制器。之所以将它归属于外设,是因为它是在处理器的编程控制下来执行传输任务的。传统的串口通信方法对于查询法的串口通信而言,它是利用代码来识别相关寄存器标志位的状态,再依据寄存器标志位状态执行对应操作,该方法适用于循环数据收发,且查询法耗费大量CPU资源,因而极大地降低了CPU性能。基于中断法的串口通信,是外设发送数据后产生中断,通知CPU读取数据。对比研究中断法和查询法得知,中断法效率更高,不过中断法需要保存断点和恢复断点操作,且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小于断点保存和恢复的时间,势必会造成数据丢失。因此,中断法适用于外设通信数据定长收发场合。
理论研究与运行实践表明,如果单独使用DMA控制器法,并不能解决数据实时变长收发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针对舰船并网控制系统中监控模块的大容量、变字节长度的数据实时通信技术难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DMA控制器和中断融合使用的串口通信方法,采用DMA控制器发送中断和串口接收中断用来数据变长收发,实现舰船并网控制系统中监控模块的庞杂数据实时交互,完成交互数据在以STM32F417充当CPU的主控制器、以组态监控软件,实现底层控制器与上位机之间健康、可靠、实时串口通信。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DMA与中断融合的组态监控容错通信方法,应用于基于DMA与中断融合的组态监控系统,所述组态监控系统具体包括:
组态监控界面、主控制器和底层控制器;
所述组态监控界面,包括上位机接口,用于显示所述底层控制器的状态参数数据;所述主控制器,包括ARM芯片、串口RS485隔离模块、CAN隔离模块,用于处理来自所述底层控制器的状态参数数据,并将状态参数上传至所述组态监控界面;所述底层控制器,包括舰船电网电站控制器、斩波控制器和逆变控制器,用于舰船电网的电网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天富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天富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450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碳化硅表面的处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用于锂电池电池片的铆压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