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铸铝件的抛丸工艺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345063.6 | 申请日: | 2020-04-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789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 发明(设计)人: | 卢宇轩;杨建煌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万和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F1/04 | 分类号: | C22F1/04 |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袁雪 |
| 地址: | 52832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铸铝件 抛丸 工艺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铸铝件的抛丸工艺方法,采用丸料混合物对铸铝件进行抛丸处理,所述丸料混合物包括金属雾化丸、回收金属雾化丸和铝丸,所述金属雾化丸及所述回收金属雾化丸的硬度为32HRC~38HRC,抗拉强度为1300MPa~2200MPa,所述金属雾化丸的粒径尺寸为0.08mm~0.2mm,质量百分数为60%~90%,所述回收金属雾化丸的粒径尺寸为0.08mm~0.2mm,质量百分数为0~30%,所述铝丸的粒径尺寸为0.6mm~1mm,质量百分数为10%~20%。本方案的铸铝件的抛丸工艺方法,能够使铸铝件的表面粗糙度有效降低,表面色泽亮度得到提升,从而使铸铝件能够满足外观标准及功能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表面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铸铝件的抛丸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抛丸工艺是材料加工领域常用的一种表面处理工艺,具体是采用抛丸机高速抛出弹丸来连续冲击工件表面,从而能够使工件的外观性能和机械性能得到改善。传统的铸铝件的抛丸工艺大多采用单一的不锈钢丸(如430#不锈钢丸、0.2±0.1mm(银灰色)、硬度≤38°HB、抗拉强度≤850Mpa)来对铸铝件进行表面处理,其材质、配比、规格的使用不合理,对铸铝件外表面冲击较大,致使铸铝件表面粗糙度较高(通常在5.8Ra左右),表面色泽暗沉,最终影响到铸铝件整体的外观标准及功能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铸铝件的抛丸工艺方法,能够使铸铝件的表面粗糙度有效降低,表面色泽亮度得到提升,从而使铸铝件能够满足外观标准及功能需求。
上述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
一种铸铝件的抛丸工艺方法,采用丸料混合物对铸铝件进行抛丸处理,所述丸料混合物包括金属雾化丸、回收金属雾化丸和铝丸,其中,所述金属雾化丸及所述回收金属雾化丸的硬度为32HRC~50HRC,抗拉强度为1300MPa~2200MPa,所述金属雾化丸的粒径尺寸为0.08mm~0.2mm,质量百分数为60%~90%,所述回收金属雾化丸的粒径尺寸为0.08mm~0.2mm,质量百分数为0~30%,所述铝丸的粒径尺寸为0.6mm~1mm,质量百分数为10%~20%。
本发明所述的铸铝件的抛丸工艺方法,与背景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上述铸铝件的抛丸工艺采用丸料混合物对铸铝件进行抛丸处理,通过对丸料混合物的材质、配比和尺寸规格进行合理配置,在金属雾化丸、回收金属雾化丸及铝丸的共同作用下,能够有效降低铸铝件的表面粗糙度,并且在抛丸处理过程中,铝丸还能够起到抛光剂的作用,使得铸铝件的表面色泽亮度得到提升,从而使铸铝件能够具有较低的表面粗糙度和较亮的表面光泽度,以使铸铝件能够满足外观标准及功能需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丸料混合物中,所述金属雾化丸的粒径尺寸为0.15mm~0.2mm,所述回收金属雾化丸的粒径尺寸为0.15mm~0.2mm,所述铝丸的粒径尺寸为0.7mm~1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丸料混合物中,所述金属雾化丸的粒径尺寸为0.15mm~0.18mm,所述回收金属雾化丸的粒径尺寸为0.15mm~0.18mm,所述铝丸的粒径尺寸为1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丸料混合物中,所述金属雾化丸的质量百分数为66%~74%,所述回收金属雾化丸的质量百分数为18%~22%,所述铝丸的质量百分数为8%~1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丸料混合物中,所述金属雾化丸的质量百分数为70%,所述回收金属雾化丸的质量百分数为20%,所述铝丸的质量百分数为1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雾化丸及所述回收金属雾化丸的硬度为35HRC,抗拉强度为1250MPa。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雾化丸采用不锈钢雾化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万和热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万和热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450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实时在线监测功能的铣刨机加载测试系统
- 下一篇:座椅收折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