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离子色谱法分析伊班膦酸钠药物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344036.7 | 申请日: | 2020-04-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376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1 |
| 发明(设计)人: | 张庆华;龚志富;张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方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0/96 | 分类号: | G01N30/9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美智年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46 | 代理人: | 汪永生 |
| 地址: | 410006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离子 色谱 分析 伊班膦酸钠 药物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一种新的检测伊班膦酸钠药物质量的方法,以简化现有技术中的分析步骤。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对照品溶液:取亚磷酸、磷酸对照品,制成亚磷酸进样浓度0.0500μg/ml~12.0000μg/ml,磷酸进样浓度0.1000μg/ml~18.0000μg/ml的对照品溶液;2)制备供试品溶液:取伊班膦酸钠注射液样品,作为制剂供试品溶液,或者,取伊班膦酸钠原料,加水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含0.6‑6.0mg的溶液,作为原料供试品溶液,2)分别将各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注入离子色谱仪中,分别获得色谱图,本发明采用离子色谱柱Thermo Dionex Ionpac AS11为分析柱,并采用特定的洗脱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分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离子色谱检测伊班膦酸钠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伊班膦酸钠,化学名称为:1-羟基-3-(N-甲基-戊胺基)-亚丙基二膦酸一钠盐一水合物,临床上用于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恶性肿瘤溶骨性骨转移以及伴有或不伴有骨转移的恶性肿瘤引起的高钙血症,目前的剂型为注射液。在该药物的最后一步合成中,通常会产生诸如亚磷酸根、磷酸根、1-羟基-3-戊胺基-亚丙基二膦酸、1-羟基-3-甲胺基-亚丙基二膦酸等杂质。伊班膦酸钠和这些杂质的结构皆没有发色基团,也不具备电化学活性,故不能用常规的紫外、荧光或电化学分析方法检测。
目前报道伊班膦酸钠及伊班膦酸钠注射液有关物质检测方法的文献较少,且没有文献能在一个方法中同时检测亚磷酸根、磷酸根、杂质B(1-羟基-3-戊胺基-亚丙基二膦酸)、杂质C(1-羟基-3-甲胺基-亚丙基二膦酸)及其他未知杂质,并能排除氯离子、碳酸根、硫酸根的干扰。
CN103134886A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检测伊班膦酸钠原料药中的有关物质,但该检测方法针对的是中间体杂质I(3-N-甲基-N正戊基胺丙酸)和成品的降解产物杂质II(1-羟基-3-戊胺基-亚丙基二膦酸),其无法对伊班膦酸钠原料药的国家药品标准中主要控制的亚磷酸和磷酸杂质进行检测。
CN109668975A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雾式检测器(CAD检测器),检测伊班膦酸钠注射液中的有关物质,样品需经Ag、H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前处理小柱处理,其样品处理过程稍繁琐,而且对部分物质的灵敏度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新的检测伊班膦酸钠药物质量的方法,同时采用外标法以磷酸峰面积计算有机杂质(杂质B、杂质C及未知杂质)的含量,以简化现有技术中的分析步骤,降低分析的费用成本。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对照品溶液:取亚磷酸、磷酸对照品,制成亚磷酸进样浓度0.0500μg/ml~12.0000μg/ml,磷酸进样浓度0.1000μg/ml~18.0000μg/ml的对照品溶液;
2)制备供试品溶液:取伊班膦酸钠注射液样品,作为制剂供试品溶液,或者,取伊班膦酸钠原料,加水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含0.6-6.0mg的溶液,作为原料供试品溶液;
2)分别将各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注入离子色谱仪中,分别获得色谱图,色谱条件为:
色谱柱:分析柱Thermo Dionex Ionpac AS11
检测器:电导检测器
淋洗液:氢氧化钾溶液
梯度程序:
柱温:40-45℃
根据本发明的供试品溶液制作方法操作,具有较高的精密度、稳定性和重现性,系统适用性强,可适用于该类化合物的制作。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灵敏度高,而且较现有技术简化了操作步骤。
附图说明
图1显示采用本发明的色谱条件在3种柱温下的分离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方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南方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440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