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传统地图与高精度地图的数据融合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42652.9 | 申请日: | 2020-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884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余志林;郭晟;邹利平;郑杨璐;张萍;陈根;赵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立得空间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9 | 分类号: | G06F16/29;G06K9/62;G01C21/32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石超群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统 地图 高精度 数据 融合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传统地图与高精度地图的数据融合方法,它包括:地图信息获取步骤:获取预定区域范围内的传统地图和高精度地图对应的数据信息;数据匹配处理步骤:通过数据相关属性的相似性将数据进行组织,进一步对传统地图和高精度地图中的不同维度的数据进行匹配;分级融合处理步骤:根据数据匹配处理步骤的匹配结果对每个维度的数据进行融合与存储;通过相同的投影算法将传统地图和高精度地图投影在相同坐标系下后进行数据匹配,实现对地图数据分层关联,再进行数据融合来实现传统道路和高精度车道之间映射关系,利用传统地图信息融合丰富高精度地图信息,能有效快速实现地图数据精度更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地图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能够对传统地图和高精度地图进行数据融合处理从而得到更适合于自动驾驶、智能交通等领域的电子地图的传统地图与高精度地图的数据融合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地图已经完全进入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当中并成为现如今人们日常出行时的必备品。
传统地图,即传统的电子地图,它是基于道路而言的,将道路抽象为一条道路线,记录道路信息;路口以节点表示,节点记录道路通行关系;数据不提供高程,道路附加设施通过关联属性的形式表现,导航前需要匹配道路,可以实现道路级导航。目前,传统地图的技术非常成熟,已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逐步出现了高精度地图。高精度地图,即高精细地图是指高精度、精细化定义的地图,其精度需要达到能够区分各个车道。如今随着定位技术的发展,高精度的定位已经成为可能。而精细化定义,则是需要规格化存储交通场景中的各种交通要素,包括传统地图的道路网数据、车道网络数据、车道线以和交通标志等数据。基于道路车道线的,路口以车道连接表示,数据提供车道坡度,道路附加设施以分图层方式存储,可以实现车道级导航,精度误差0.1M。
虽然高精度地图能够将各种道路信息关联在道路上,从而实现快速路径规划、导航、检索等,但是,目前高精度地图还没有全面应用,因而各大地图商都有一套自己成熟的数据存储规格。
随着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定位系统,更高精度的定位应用越来越普及。随之而来的5G通信技术推广下,对地图数据的精度要求更高。基于自动驾驶的高精度地图已经开始产生,但是如何与传统电子地图之间进行融合,如何实现快速检索、路径规划、精准匹配、快速更新,仍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传统地图和高精度地图进行数据融合处理从而得到更适合于自动驾驶、智能交通等领域的电子地图的传统地图与高精度地图的数据融合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传统地图与高精度地图的数据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地图信息获取步骤:获取预定区域范围内的传统地图和高精度地图对应的数据信息;
数据匹配处理步骤:在相同坐标系下通过数据关联属性的相似性将数据进行组织,进一步对传统地图和高精度地图中的不同维度的数据进行匹配;
分级融合处理步骤:根据所述数据匹配处理步骤的匹配结果对每个维度的数据进行融合与存储。
在本发明提供的传统地图与高精度地图的数据融合方法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所述数据匹配处理步骤包括:
道路信息匹配:根据所述高精度地图对应的道路名称、道路通行方向、道路形状匹配对应的传统道路;将对应的高精度道路所有车道信息关联到传统地图的道路上,同时在传统道路信息记录相关车道的信息;通过高精度地图道路范围修正传统地图道路形状与节点,保持传统地图数据其它附加连接属性不变。
在本发明提供的传统地图与高精度地图的数据融合方法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所述分级融合处理步骤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立得空间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立得空间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4265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