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飞机起落架故障智能安全降落伺服追踪机器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41616.0 | 申请日: | 2020-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981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曾宪阳;杨红莉;季以恒;杨降龙;邱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B64F1/00 | 分类号: | B64F1/00;B62D63/02;B62D63/04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王磊 |
地址: | 21116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飞机 起落架 故障 智能 安全 降落 伺服 追踪 机器人 | ||
1.一种飞机起落架故障智能安全降落伺服追踪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工型底板(2),所述底板(2)为飞机(1)降落时的承接板,飞机(1)降落后其左右引擎分别嵌入工型底板(2)腰部的第一缺口(42)、第二缺口(43)处;
所述底板(2)的底部设有4个电动车轮(6),电动车轮(6)用于支撑底板(2)并实现底板(2)的转向;
所述底板(2)上设有图像传感装置、雷达传感器(16)、无线通信模块(17)、电源(29)和控制电路(30);
所述图像传感装置用于监测飞机(1)的位置;
所述雷达传感器(16)设于纵向中轴线上,用于监测飞机(1)离追踪机器人的垂直距离;
所述无线通信模块(17)用于收发信息,实现与飞机(1)及地面站通信;
所述电源(29)为追踪机器人供电;
所述控制电路(30)控制追踪机器人各模块的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机起落架故障智能安全降落伺服追踪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和电动车轮(6)之间通过转向轴(5)、转向臂(4)和转向电机(3)连接,转向轴(5)和转向臂(4)用于实现电动车轮(6)的转向,电动车轮(6)的转向由转向电机(3)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机起落架故障智能安全降落伺服追踪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传感装置包括第一图像传感器(9)、第二图像传感器(10)、第三图像传感器(11)、第四图像传感器(12)、第五图像传感器(13)、第六图像传感器(14)、第七图像传感器(15);
第一图像传感器(9)、第二图像传感器(10)和第三图像传感器(11)按照飞机预定降落的位置分别设于底板(2)纵向中轴线的后端、中端和前端,用于定位飞机(1)的尾部、中部和头部位置;
第四图像传感器(12)和第五图像传感器(13)、第六图像传感器(14)和第七图像传感器(15)按照飞机(1)预定降落的位置对称分布于底板(2)纵向中轴线的两侧,用于定位左机翼(8)和右机翼(9)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机起落架故障智能安全降落伺服追踪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纵向中轴线上还按照飞机(1)的机身设有U形槽(41),为飞机(1)降落后的机身嵌入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机起落架故障智能安全降落伺服追踪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上按照飞机预定降落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一挡板槽(21)、第二挡板槽(22)、第三挡板槽(23)、第四挡板槽(24)、第五挡板槽(25)、第六挡板槽(26)、第七挡板槽(27)、第八挡板槽(28);
所述第一挡板槽(21)、第二挡板槽(22)、第三挡板槽(23)、第四挡板槽(24)、第五挡板槽(25)、第六挡板槽(26)、第七挡板槽(27)、第八挡板槽(28)下方设有可升降的第一挡板(31)、第二挡板(32)、第三挡板(33)、第四挡板(34)、第五挡板(35)、第六挡板(36)、第七挡板(37)、第八挡板(38);
所述第一挡板(31)、第二挡板(32)、第三挡板(33)、第四挡板(34)、第五挡板(35)、第六挡板(36)、第七挡板(37)、第八挡板(38)分别安装在第一伺服电机(39)、第二伺服电机(44)、第三伺服电机(45)、第四伺服电机(46)、第五伺服电机(47)、第六伺服电机(48)、第七伺服电机(49)、第八伺服电机(50)的转轴上,转轴另一端通过轴承固定在第一固定板40、第二固定板51、第三固定板52、第四固定板53、第五固定板54、第六固定板55、第七固定板56、第八固定板57上;
所述第五挡板(35)、第六挡板(36)、第七挡板(37)、第八挡板(38),用于实现飞机左右平移并落在U形槽(41)中,第一挡板(31)、第二挡板(32)、第三挡板(33)、第四挡板(34),用于夹紧左机翼(8)、右机翼(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程学院,未经南京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4161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