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空气悬架用空气供给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40023.2 | 申请日: | 2020-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696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唐之胜;王震;康军伟;董思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美科(安徽)汽车电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11/30 | 分类号: | B60G11/30;B01D53/26;B01D53/28;B01D46/24;F04B39/16;F04B39/12;F04B39/00;F04B37/12;F04B39/14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叶美琴 |
地址: | 242000 安徽省宣城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空气 悬架 供给 设备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汽车空气悬架用空气供给设备,包括压缩单元和干燥过滤单元;活塞件活动安装在气腔内并将气腔分为一级压缩室、进气室、二级压缩室,进气室与进气管连通,二级压缩室与出气口连通,活塞件内设有通气道并设有连通进气室与一级压缩室的第一通气孔,活塞件上还设有连通一级压缩室与通气道的第二通气孔以及连通二级压缩室与通气道的第三通气孔;连杆组与活塞件连接且连杆组由电机驱动带动活塞件上下往复运动;过滤壳体与压缩壳体连接且压缩壳体的出气口与滤腔连通,滤芯安装在滤腔内。本发明采用两级压缩技术,最高输出气体可达21Bar,输出气体压力高,可有效提高汽车空悬系统调节灵敏度;功能集成化,总体积更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空气悬架用空气供给设备。
背景技术
空气悬架作为汽车主动悬架系统的重要部分,主要由空气弹簧、导向传力机构、减震阻尼装置、横向稳定器、高度阀、空气供给单元、储能器、及管路等组成,可根据汽车的运动状态和路面状况,实时的调节悬架的刚度和阻尼,使悬架系统处于最佳减震状态,使车辆在各种路面状况下都会有良好的舒适性。目前空气悬架在大型客车、载重卡车、特种车辆和高档小型汽车上均有广泛应用。
空气供给单元(也称电动空气泵)作为空气悬架的核心部件,可将空气压缩并注入空气弹簧,为实现空气悬挂调节刚度和阻尼的功能提供源动力。目前国内市场上汽车空气悬架在用空气供给单元主要为单级压缩模式,输出气体压力较低,导致汽车空气悬架系统调节灵敏度偏低,不适用于高档汽车;且产品功能单一,必须与其他供气辅助单元连接才能实现空气处理的全部功能;同时还存在体积大、质量重,噪声大、散热效率差等缺点。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汽车空气悬架用空气供给设备。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汽车空气悬架用空气供给设备,括压缩单元和干燥过滤单元;
压缩单元包括压缩壳体、活塞连杆组件和电机,活塞连杆组件包括活塞件和连杆组;压缩壳体内设有气腔,压缩壳体上设有进气管和出气口,出气口处安装有控制气体向压缩壳体外排出的第一单向阀;活塞件活动安装在气腔内并将气腔分为一级压缩室、进气室、二级压缩室,进气室与进气管连通,二级压缩室与出气口连通,活塞件内设有通气道并设有连通进气室与一级压缩室的第一通气孔,活塞件上还设有连通一级压缩室与通气道的第二通气孔以及连通二级压缩室与通气道的第三通气孔,第一通气孔处设有控制进气室内的气体进入一级压缩室内的第二单向阀,第三通气孔处设有控制通气道内气体进入二级压缩室的第三单向阀;连杆组与活塞件连接且连杆组由电机驱动带动活塞件上下往复运动;
干燥过滤单元包括过滤壳体、滤芯,过滤壳体设有滤腔,过滤壳体与压缩壳体连接且压缩壳体的出气口与滤腔连通,过滤壳体远离压缩壳体一端设有排气口,排气口处插接有排气管;滤芯安装在滤腔内且滤芯的出口与排气口连通,滤芯与过滤壳体之间留有间隙。
优选的,过滤壳体远离压缩壳体一端设有第一安装壳、第二安装壳,第一安装壳设有与排气口连通的第一安装腔,第一安装腔内安装有电磁阀,第二安装壳内设有第二安装腔,滤腔设有与第二安装腔连通的泄压口,第二安装腔内安装有控制泄压口与第二安装腔通断的泄压阀,第二安装壳上连接有与第二安装腔连通的回气管,回气管与进气腔连通。
优选的,泄压阀包括阀芯、调整盖和阀盖,阀盖与第一安装壳端部旋转卡合连接,调整盖安装在阀盖内侧,阀芯活动安装在第二安装腔内并可堵塞泄压口,阀芯上有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将第二安装腔分为第一气腔、第二气腔、第三气腔,第三气腔内安装有使阀芯处于常闭状态的第一弹簧。
优选的,滤芯与压缩壳体之间设有第二弹簧。
优选的,连杆组包括曲轴连杆和销轴,销轴与活塞件固定连接,销轴通过滚针轴承与曲轴连杆连接,曲轴连杆通过深沟球轴承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美科(安徽)汽车电驱有限公司,未经安美科(安徽)汽车电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400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中墩防撞体系及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中墩防撞体系及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