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衣物自动存取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336962.X | 申请日: | 2020-04-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935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 发明(设计)人: | 吴喆;陈美好;祁帅杰;时浩;余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A47B61/00 | 分类号: | A47B61/00;B65G1/04;D06F89/02 |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张祥 |
| 地址: | 242000 安徽省宣城市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衣物 自动 存取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衣物自动存取装置,包括对衣物进行卷收的卷叠单元、存放衣物的储衣柜、和将卷收好的衣物从卷收单元送至储衣柜的传送单元;卷叠单元可拆卸的配合有卷收套件,衣物卷绕在所述卷收套件上,所述传送单元能够与卷收套件远离储衣柜的端部配合,并将卷收套件沿轴向送入储衣柜内。本发明提供的衣物自动存取装置的优点在于:通过卷收套件将衣物卷叠起来,并通过传送单元传送到储衣柜内完成衣物的自动存取收纳,而且卷收套件与卷叠单元可拆卸的配合,从而能够将卷叠后的衣物与卷收套件一起存放,实现了存放衣物的自动取回;整个过程不需要人工参与,可实现衣物的无接触传递,为衣物的无接触售卖提供了安全高效的可选方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衣物收纳存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衣物自动存取装置。
背景技术
智能家居作为互联网影响之下物联化的体现,其研究与发展一直备受关注。传统衣橱占地空间较大,柜内的不同隔间大小无法灵活调整,空间利用率较小。区域划分相对较为单调,为衣物的分类归纳带来不便,因此衣服的存取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精力。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个人、家庭拥有的衣服数量不断增加,传统衣橱逐渐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
现有的自动整理收纳衣橱功能较为单一,不能同时满足对衣物的折叠和存取,且存在着整体结构不够紧凑,折叠衣物方式较为复杂,不适合家用等问题。如专利CN201810736471.7中提出的一种智能衣橱及其控制方法,通过图像处理实现了对衣物取放行为的记录,但并未涉及衣物的自动取放;专利CN201910885429.6提出的智能整理衣物的方法及智能衣橱,根据用户信息和衣物属性,将衣物自动存放到相应位置,但无法实现衣物的自动取回;专利CN201620604953.3中提出的一种智能橱柜,通过采集图像给出用户和选定衣物的上身效果,并给出了实现衣物自动取送的移动件,但其技术方案中并未记载该移动件如何实现衣物的自动取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实现衣物的卷叠和取放的自动存取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衣物自动存取装置,包括对衣物进行卷收的卷叠单元、存放衣物的储衣柜、和将卷收好的衣物从卷收单元送至储衣柜的传送单元;
卷叠单元可拆卸的配合有卷收套件,衣物卷绕在所述卷收套件上,所述传送单元能够与卷收套件远离储衣柜的端部配合;所述储衣柜被分隔为多个储衣格,卷叠衣物的卷收套件能够沿轴向插入储衣格内,卷收套件插入储衣格后,传送单元能够与卷收套件配合或分离。
本发明通过卷收套件将衣物卷叠起来,并通过传送单元传送到储衣格内完成衣物的自动存取收纳,卷收套件插入储衣格的状态下,传送单元能够与卷收套件配合或分离,从而通过传送单元自动实现了卷叠衣物后的卷收套件的自动存放与取出,整个过程不需要人工参与,可实现衣物的无接触传递,为衣物的无接触售卖提供了安全高效的可选方案;储衣柜被分隔为多个储衣格,卷叠后的衣物沿轴向插入储衣格内,方便衣物的单独收纳,提高储衣柜的空间利用率。
优选的,所述卷收套件包括定位套筒和夹板,所述夹板一端与定位套筒铰接配合,另一端与定位套筒可分离配合,定位套筒两端分别连接有直径大于定位套筒直径的限位板。
优选的,所述卷叠装置还包括分别与卷收套件两端配合的支撑板,和驱动卷收套件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与卷收套件适应性配合的U型槽,所述驱动机构与放置于U型槽内的卷收套件同轴配合,驱动机构的端部能够沿轴向伸出与卷收套件朝向驱动机构的第一端插接配合。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卷收电机、与卷收电机的输出轴固定配合的第一接头、与第一接头沿轴向配合的第二接头、与第二接头同轴固接的转动接头;所述第一端的端面能够与转动接头沿周向锁定,所述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相互配合的端面为覆盖整个圆周范围的两个螺旋渐变面,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的两个螺旋渐变面的顶点附近的圆周面上分别设置有凸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3696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