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四辊冷轧机辊系压靠辊印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32279.9 | 申请日: | 2020-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043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陈勃;段庆阳;杨鹏;李素华;吉喆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晋西春雷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7/58 | 分类号: | B21B37/58;B21B37/46;B21B38/06;B21B38/00;B21B13/02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30008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轧机 辊系压靠辊印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消除四辊冷轧机辊印的方法,具体为四辊冷轧机辊系压靠辊印控制方法。该方法根据辊系内四根轧辊直径尺寸及基准靠压辊缝位置,利用PLC记忆计算控制功能,实现在辊系压靠过程中控制工作辊接触瞬间的压力、速度等指标,消除接触过程中产生的轧辊辊印。本方法通过计算辊缝精准位置,控制在即将接触时进行低速接触,当接触后旋转辊系,当速度稳定后进入下一阶段压靠,直至完成。通过这一方法可以有效消除在压靠过程中造成的压靠辊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消除四辊冷轧机辊印的方法,具体为四辊冷轧机辊系压靠辊印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四辊冷轧机被广泛应用在黑色及有色金属带材压延加工行业,而四辊冷轧机在每次更换轧辊后都要对辊系进行压靠,以获得辊缝位置。在对辊系压靠过程,当上下工作辊接触的时候,容易在工作辊表面形成接触印迹,四辊冷轧机在轧制铜带材时,轧辊表面的接触印迹会印到被轧制带材的表面,造成不合格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四辊冷轧机辊系压靠辊印控制方法,该方法根据辊系内四根轧辊直径尺寸及基准靠压辊缝位置,利用PLC记忆计算控制功能,实现在辊系压靠过程中控制工作辊接触瞬间的压力、速度等参数,消除接触过程中产生的轧辊辊印。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四辊冷轧机辊系压靠辊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基准零辊缝位置t0确定过程:当基准轧辊安装在辊系后,基准上工作辊同基准上支承辊已接触,基准下工作辊同基准下支承辊已接触,基准上下工作辊之间有辊缝,压下缸以速度V1向下伸出压到基准上支承辊上,基准上下工作辊之间辊缝随着压下缸向下伸出逐渐缩小,当基准上下工作辊接触,并且油缸压力达到P1值后,PLC记录下在压下缸上的位置传感器的数值t0,然后压下油缸缩回,PLC控制系统就认为t0为基准零辊缝位置;P1值为四辊冷轧机的一个特定压力参数值, P1值对应零辊缝位置t0。
实际零辊缝位置t0″的预算:PLC记录基准压靠完成时基准工作辊直径r′,基准支承辊直径R′和基准零辊缝位置t0;实际冷轧支承辊、工作辊安装完成后将安装好的工作辊直径r″、支承辊直径R″输入至PLC中,PLC预算出实际零辊缝位置t0″:t0″= t0-2(r′- r″)-(R′- R″)= t0-2 r′+2 r″- R′+ R″。
消除辊印压靠:当实际冷轧轧辊安装在辊系后,上工作辊同上支承辊已接触,下工作辊同下支承辊已接触,上下工作辊之间有辊缝,压下缸以速度V1向下伸出压到上支承辊上,上下工作辊之间辊缝随着压下缸向下伸出逐渐缩小,当位置传感器:t0′= t0″-Nmm时,油缸伸出速度由V1转变为液压系统控制允许最小速度V0,这时上工作辊以最慢的向下速度同下工作辊接触,并且压下缸压力达到P1值后,PLC记录下在油缸上的位置传感器的数值t,然后压下缸缩回至t-Lmm位置。
本发明在预估上下工作辊接触前Nmm的位置,将上工作辊向下移动速度降至最低,使上下工作辊接触时减少了惯性及冲击力,从而达到消除辊印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晋西春雷铜业有限公司,未经太原晋西春雷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322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