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豆浆专用大豆的处理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330930.9 | 申请日: | 2020-04-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579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 发明(设计)人: | 王秀东;王荣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五大连池风景区铭膳豆制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3L11/30 | 分类号: | A23L11/30;A23L11/00;A23B9/10;A23C1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创理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13 | 代理人: | 吴迪 |
| 地址: | 164100 黑***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豆浆 专用 大豆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大豆处理方法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豆浆专用大豆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明火炒制步骤,脱皮步骤,分离步骤,抛光步骤,恒温保存步骤;采用本技术方案,将净选的大豆通过明火炒制步骤进行慢炒、脱皮步骤进行脱皮、分离步骤进行分离、抛光步骤进行抛光、恒温保存步骤进行恒温保存后,大豆的外表皮和豆脐都已被去掉,榨出的豆浆无豆腥味,提升出浆率,避免了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等问题,且操作工序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豆处理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豆浆专用大豆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豆浆是一种豆浆专用大豆的处理方法老少皆宜的营养饮品,豆浆中丰富的植物蛋白是人体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可以合成体内所需的酶、激素、抗体等生物活性物质,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现有技术中的豆浆原料采用带皮大豆加工磨制而成,大豆的外表皮和豆脐的主要成分是粗纤维和灰份,对大豆起保护作用,没有食用价值,同时还存在苦味和豆腥味,影响了豆浆的口感。而且在加工豆浆后还需将大豆的外表皮和豆脐形成的豆渣分离出去,在分渣时,渣中带有大量蛋白质,降低了出浆率。而且大豆在收获和储存时,大豆原料完全裸露在自然中,大豆表皮上附着了很多肉眼看不到的细菌、灰尘、黄曲霉等有害物质。其中,黄曲霉在加工前通过清洗也可能不会被完全去除,豆浆机磨制的温度也无法彻底消杀黄曲霉素病毒和细菌等,因此会对饮用豆浆的人们产生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
现有技术中的大豆原料的加工方法采用大豆浸泡后磨浆或大豆干法磨浆,无论采用大豆浸泡后磨浆或大豆干法磨浆中的哪种方法,大豆的外表皮都参与其中,在饮用前还需将大豆的外表皮和豆脐形成的豆渣分离。因此,现有技术中的操作工序繁琐、豆浆有豆腥味、出浆率较低,及存在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等问题。
如何有效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豆浆专用大豆的处理方法。
豆浆专用大豆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明火炒制步骤;
脱皮步骤;
分离步骤;
抛光步骤;
恒温保存步骤。
可选的,在所述明火炒制步骤中,将含水量低于14%的大豆原料进行炒制,炒制温度为93度至97度。
在所述明火炒制步骤中还包括降温步骤,所述降温步骤为将炒制后的大豆进行降温处理,将大豆的温度降至58度至63度。
可选的,所述脱皮步骤,是将炒制后的大豆进行脱皮和去脐处理。
在所述脱皮步骤中,大豆的脱皮净度大于98%时,继续进行脱皮处理5分钟至15分钟。
可选的,所述分离步骤,包括第一次分离过程、第二次分离过程、第三次分离过程。
所述第一次分离过程是将脱皮后的豆仁和脱掉的豆表皮进行分离。
所述第二次分离过程是对脱皮后的每一瓣完整的豆仁及脱皮过程中掉落的豆仁碎进行分离,并将分离后的豆仁碎进行收集;
所述第三次分离过程是对脱掉的豆表皮,及碎裂的豆仁形成的豆仁碎再进行分离,并将分离后的豆仁碎进行收集。
可选的,所述抛光步骤,包括第一次抛光过程和第二次抛光过程。
所述第一次抛光过程,是在所述分离步骤后,将分离后的豆仁进行抛光。
在所述第一次抛光过程和所述第二次抛光过程之间还包括分级步骤。
所述第二次抛光过程,是在所述分级步骤之后对豆仁再进行抛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五大连池风景区铭膳豆制品有限公司,未经五大连池风景区铭膳豆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309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