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桑叶茶的加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29787.1 | 申请日: | 2020-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664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司小知 | 申请(专利权)人: | 司小知 |
主分类号: | A23F3/34 | 分类号: | A23F3/34 |
代理公司: | 深圳贝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35 | 代理人: | 范福涛 |
地址: | 471000 河南省洛***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桑叶 加工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桑叶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加工步骤:步骤S110、桑叶预处理,将采摘后的桑叶进行捡取、清洗并晾干;步骤S120、杀青,将步骤S110中晾干后的洁净桑叶置于蒸锅内,大火蒸15min‑25min,杀青后的桑叶叶柄消除脆性,较新鲜叶柄更柔韧,达到手掐而不断;步骤S130、晾晒,将杀青后的桑叶置于竹筐内晾晒0.5h‑1h,晾干其表面的水分,直至晾晒后的桑叶边缘卷曲;步骤S140、揉搓初成型;步骤S150、炒制。有益效果在于:制备出的桑叶茶消除了桑叶中原本的酸涩和微苦味道,味道香醇,便于推广;通过加入揉搓步骤,破坏了桑叶原本的表面结构,且揉碎了桑叶的内部纤维,使得桑叶茶在制备后可直接食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桑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桑叶茶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桑叶中富含人体所需的17种氨基酸、粗蛋白和粗脂肪等,对人体具有清补之效。桑叶中含有N-糖化合物,具有抑制血糖上升的药理作用,可用于防治和治疗糖尿病,桑叶中还含有丰富的γ氨基丁酸和植物淳,其含量是绿茶的3-4倍,具有减肥、美容、降血糖的作用。将桑叶制成茶后,能够促进新陈代谢、消除疲劳、补充身体的元气。现有技术中,桑叶茶制备后味道略酸涩、微苦,影响了桑叶茶的推广;且由于桑叶上的纤维脉络较为粗大,若采用机械设备去除,会破坏桑叶本身的结构,导致桑叶茶易碎,不易储存;若不去除,则由于纤维较多,不易咬断,口感差,因而难以直接食用。基于上述问题,发明人设计出一种桑叶茶的加工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桑叶茶的加工工艺,本发明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具有:制备出的桑叶茶可直接食用,且消除了桑叶茶的酸涩和苦味,提高了桑叶茶的口感等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桑叶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加工步骤:
步骤S110、桑叶预处理,将采摘后的桑叶进行捡取、清洗并晾干;
步骤S120、杀青,将步骤S110中晾干后的洁净桑叶置于蒸锅内,大火蒸15min-25min,杀青后的桑叶叶柄消除脆性,较新鲜叶柄更柔韧,达到手掐而不断;
步骤S130、晾晒,将杀青后的桑叶置于竹筐内晾晒0.5h-1h,晾干其表面的水分,直至晾晒后的桑叶边缘卷曲;
步骤S140、揉搓初成型,将1kg-2.5kg晾晒后的桑叶置于布袋中,在竹筐内进行手工揉搓,揉搓过程中,将桑叶均匀分散在布袋内,手部与布袋上表面接触,布袋下表面与竹筐底部接触,揉搓5min-20min,使桑叶全部卷曲,揉搓后的桑叶呈直径2cm-3cm的球状;
步骤S150、炒制,将揉搓初成型后的球状桑叶至于炒锅内炒制,炒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用时30min-40min,炒制后的桑叶握在手中呈团状,且可自行舒展开,而后将桑叶取出晾干降温,消除其表面的蒸汽;第二阶段用时15min,用于去除桑叶内部的剩余水分,炒制至桑叶翻炒过程中有响声,取出冷却既得成品桑叶茶。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110中包括以下操作:
操作S111、捡取,将新鲜桑叶置于竹筛中,捡除桑叶中的坏叶、病叶和虫咬叶;
操作S112、清洗,将捡取后的桑叶至于清水中预清洗,洗去桑叶表面的尘土和浮灰;而后将预清洗后的桑叶至于清水中手洗,手洗过程中将桑叶清洗洁净;
操作S113、晾干,将清洗洁净的桑叶至于竹筐内,至于阴凉通风处晾干。
作为优选,所述操作S112中,根据手洗桑叶的洁净度加入漂洗操作。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120中,杀青温度为100℃-120℃。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150中,第二阶段炒制完成后,桑叶表面呈蟹黄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司小知,未经司小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297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