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控制器电流采样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325723.4 | 申请日: | 2020-04-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268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 发明(设计)人: | 刘蕾;张韬;苑红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巨一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19/00 | 分类号: | G01R19/00;H02P29/00;H02P29/40 |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 |
| 地址: | 230022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器 电流 采样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器电流采样系统,包括:通道选择模块、电流采样调理模块、控制模块;通道选择模块包括三个通道选择子模块;电流采样调理模块包括三个电流采样调理电路;每个通道选择子模块的输入分别连接三相电流信号和基准信号;每个通道选择子模块的输出连接对应的电流采样调理电路的输入;控制模块对通道选择模块的通道选通进行控制,以及收集电流采样调理模块输出的三相电流采样信号来实现对电机的控制。可以实现电路的自由切换和不同组合,当采样系统一路异常时,可通过通道选择,利用剩余可正常工作的电路,组合起来保障控制器的正常工作;同时还能通过通道的不同选择,对电路进行自检,快速定位故障原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机控制器领域,涉及一种控制器电流采样系统。
背景技术
电流电压采样系统作为电机控制器中的重要部分,实时反馈控制器工作过程中实际采样的数值,传递给控制器的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根据反馈信息进而发送指令调整“偏差”以达到闭环反馈,从而保证控制精度。
如图1所示,目前市场上控制器采用的电流采样方案通常是使用3个电流传感器分别采样UVW电机三相实际工作过程中的电流,并相应的分别将三相电流采样信号通过UVW三相电流采样调理电路处理后传递给控制模块。通过一一对应的电流采样方式对采样信号进行处理,当出现电流采样系统异常时,导致电机控制器扭矩出现波动,严重时甚至导致控制器报电流故障信号,从而控制器无法工作,此时系统无法自检确认是电流传感器故障还是采样调理电路异常,无法定位故障原因,从而无法进行下一步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电路的自由切换,保障控制器正常工作的控制器电流采样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控制器电流采样系统,包括:通道选择模块、电流采样调理模块、控制模块;
所述通道选择模块包括第一通道选择子模块、第二通道选择子模块、第三通道选择子模块;所述电流采样调理模块包括第一电流采样调理电路、第二电流采样调理电路、第三电流采样调理电路;
所述第一通道选择子模块、所述第二通道选择子模块、所述第三通道选择子模块的输入分别连接三相电流信号和基准信号;所述第一通道选择子模块的输出连接所述第一电流采样调理电路的输入,所述第二通道选择子模块的输出连接所述第二电流采样调理电路的输入,所述第三通道选择子模块的输出连接所述第三电流采样调理电路的输入;
所述控制模块对所述通道选择模块的通道选通进行控制,以及收集所述电流采样调理模块输出的三相电流采样信号来实现对电机的控制。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对于所述第一通道选择子模块、所述第二通道选择子模块、所述第三通道选择子模块,每个通道选择子模块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第四输入端、输出端、使能端、选通信号端;
所述第一输入端用于连接U相电流信号,所述第二输入端用于连接V相电流信号,所述第三输入端用于连接W相电流信号,所述第四输入端用于连接基准电压;
所述使能端为高电平时,对应的通道选择子模块进行通道选择工作,根据所述选通信号端的输入电平确定打开相应通道,接入对应输入端的电流信号;所述使能端为低电平时,所有通道关闭。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基准电压由5V电源、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分压得到2.5V的基准电压。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通道选择模块由电路搭建实现或由选择芯片实现。
本发明的优点是:
通过在采样系统中,增加通道选择模块,可以实现电路的自由切换和不同组合,当采样系统一路异常时,可通过通道选择,利用剩余可正常工作的电路,组合起来保障控制器的正常工作;同时还能通过通道的不同选择,对电路进行自检,快速定位故障原因。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巨一动力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巨一动力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257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