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针对慢性病的营养数据分析指导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17208.1 | 申请日: | 2020-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840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刘昱;廖亚桢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G16H20/60 | 分类号: | G16H20/60;G16H80/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李素兰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对 慢性病 营养 数据 分析 指导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慢性病的营养数据分析指导方法,步骤1:用户登录APP;步骤2:用户使用APP记录自己的个人基本信息、疾病信息和怀孕状态;步骤3:用户使用APP每天记录自己的饮食内容,建立食材‑营养成分数据库;步骤4:将记录的数据发送至数据处理平台;步骤5:如若用户需要进一步的营养建议,使用APP提供的饮食记录功能;步骤6:实现更健康的饮食分析指导分享结果。本发明结合用户的个人基本信息、疾病信息、怀孕状态和饮食内容等多方数据,使用合适的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显示并记录,然后用户可以把记录好的数据分享给医生,医生受到数据以后设置新的数据指标供用户参考,以此来帮助用户进行更加健康的饮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精准营养、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健康管理技术等多种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针对慢性病的营养数据分析指导方式。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营养健康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膳食质量和身体素质明显提高,营养不良和贫血等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是生活方式的转变也带来了一些营养问题,例如健康的生活方式还未得到全面普及,膳食结构仍旧不是特别合理,以及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痛风等也对健康正在造成愈发严重的威胁。均衡的营养摄入对维持个体的健康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家也发布了一系列文件,例如在2016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来对人群的膳食结构和内容进行指导和干预。这些文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居民膳食状况,但因每个人实际情况不同,根据自己情况来设置营养数据过于麻烦,所以没有特别明显的效果。
传统的针对慢性病的营养数据分析指导方式一般是医生饭后去病房挨个询问病人吃的食物和吃的量,然后进行血压和血糖测量,并告诉病人多吃哪种食材,少吃哪种食材。但是这种方式首先只是针对在医院的病人,对在家的病人没有进行营养数据分析指导,其次医生在指导过程中,并不会给病人设置具体的量,因为每个人对于多和少的概念不一样,所以没有精准的营养数据指标很难对病人进行分析指导。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现状,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针对慢性病的营养数据分析指导方法,借助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记录用户的饮食数据并将其发送给医生,然后医生在接收数据以后,设置标准营养数据进行指导分析。
本发明的一种针对慢性病的营养数据分析指导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一种针对慢性病的营养数据分析指导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用户登录APP;
步骤2:用户使用APP记录自己的个人基本信息、疾病信息和怀孕状态,用来动态调整并生成针对用户体质状态的营养摄入建议标准;
步骤3:用户使用APP每天记录自己的饮食内容,建立食材-营养成分数据库,这些数据被用来通过食材-营养成分数据库进行转化,以获得用户的实际营养摄入量;
步骤4:将记录的数据发送至数据处理平台,经过处理之后生成针对用户的营养摄入情况,包括处理成摄入建议标准和实际营养成分摄入量;
然后用雷达图的方式显示出来,并且APP还可以记录3天或者长期的饮食数据。
步骤5:如若用户需要进一步的营养建议,使用APP提供的饮食记录功能,选择查看自己的三天饮食记录或者长期饮食记录,查看完以后,把饮食记录分享给医生;
步骤6:医生收到饮食记录以后,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设定数据指标,设定不同营养数据指标,医生设定营养数据指标后,新的指标会在用户的康食APP中显示,以帮助用户对比自己各项数据,发现自己的问题,从而实现更健康的饮食分析指导分享结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结合用户的个人基本信息、疾病信息、怀孕状态和饮食信息,使用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并将数据分享给医生,医生收到数据以后设置营养指标,以此来帮助用户进行更加健康的饮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172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