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循环回用的外浮顶油罐清洗设备及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16151.3 | 申请日: | 2020-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898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发明(设计)人: | 王龙真;王龙聪;王龙波;王龙添;江义平;王泉生;魏伟胜;王龙花;陈清福;郭铭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迅达石化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9/08 | 分类号: | B08B9/08;B08B9/093;B08B9/46;B08B13/00;B02C19/06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宽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9 | 代理人: | 廖秀玲 |
地址: | 362100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南***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外浮顶 油罐 清洗 设备 工艺 | ||
本发明提出一种节省人工、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的一种油循环回用的外浮顶油罐清洗设备,包括抽油气动泵、抽油管、射流破碎枪、安装支腿立柱专用设备、返料油泵,所述抽油管、射流破碎枪穿设于支腿立柱孔内,抽油管与抽油气动泵的进油口连接,抽油气动泵的出油口连接有混合油管,混合油管另一端连接有自动破碎过滤油渣分离装置,自动破碎过滤油渣分离装置出油口连接有三液位分离装置的进油口,自动破碎过滤油渣分离装置的污水出口仓与外部污水处理处相连接,三液位分离装置的混合出油口仓与返料油泵连接,三液位分离装置的污水出口仓与外部污水处理处相连接,返料油泵的出油口连接有返料油管,返料油管分别与射流破碎枪和外部油罐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罐清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循环回用的外浮顶油罐清洗设备及工艺。
背景技术
石油在储运过程中,油品中的无机物及沥青质、石蜡等重油性组份在其重力作用下自然沉降,并积累在原油储罐底部,形成又黑又稠的胶状油泥,并占据了很大的储存空间。一般储罐大修间隔期限为5~7年,并且在检修或更换储油品种之前必须清洗。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石油消费大国,石油的战略和商业储备能力近两年里突飞猛进,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投用和开始建设的储存总量达到1亿吨以上,而且单台储罐的规格基本上都是10~20万m3。随着原油储罐的大型化,传统的人工清罐作业已经不能满足生产要求。主要原因是人工清洗难度大、周期长等,人工进入罐内操作,还可能会引起人员中毒及火灾爆炸事故。在这么多大型的储罐设备罐区里面,如果在环保、安全等方面出现了事故,将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恶性的安全事故,因此,实施安全有效的原油储罐清洗方式势在必行。
大型油罐一般都采用外浮顶油罐,目前国内外油罐清洗通常采用如下两种方法:一是采用进口的大型机械清洗罐设备,把与被清理储罐性质相同的油品,抽到与大型机械清洗罐设备配套的第一小型储罐中,用蒸汽加温到一定温度后,通过高压喷嘴将第一小型储罐内的加温到一定温度的油品向被清理储罐内的淤积油渣中喷射使其破碎,以达到稀释和混合淤积油渣的目的,然后将淤积油渣和注入的油品一同从被清理储罐内抽入另一个与大型机械清洗罐设备配套的第二小型储罐中,再往第二小型储罐中加入化学絮凝剂和破乳剂,让淤积油渣进行沉淀分解,而后回收液态组分,沉渣装袋送往焚烧装置进行焚烧,液态组分经过脱水进行回收处理。二是将清理出的淤积油渣通过人工的方法进行装袋,直接送至焚烧,或直接运至偏僻地方进行深埋处理。
采用第一种方法,由于装袋的沉渣仍然含有不少的油水混合物组分,在装袋过程中会造成二次污染,而且部分不能完全熔融的蜡和老化油也会被带走烧掉,回收不够充分,同时所使用的大型机械清洗储罐设备及与其配套的储罐等价格昂贵,在处理过程中还需要相同性质的油品作为媒介,以及在沉淀过程中还需要絮凝剂和破乳剂作为辅助消耗材料,清洗过程还需要加热成吨的油品,消耗大量的能源,故不仅一次性投资,而且使用费用都相当大。同时需要配套的储罐作为中间罐,在清理完一个被清理储罐同时,造成中间罐的污染。
如果采用第二种方法,不仅浪费掉了淤积油渣中的大量可回收利用的油料,而且不论焚烧还是深埋都会给环境带来巨大的环境污染,另外在装袋和运输过程中也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按照目前的环境保护是违法措施。
发明内容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节省人工、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的一种油循环回用的外浮顶油罐清洗设备及工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迅达石化工程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迅达石化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161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