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泥衍生清洁燃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304579.6 | 申请日: | 2020-04-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268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 发明(设计)人: | 毛炳荣;毛中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沃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11/02 | 分类号: | C02F11/02;C02F11/121;C02F11/143;C02F11/145;C02F11/15;C10L5/46;C02F101/2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宏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7 | 代理人: | 李倩倩 |
| 地址: | 201414 上海市奉贤区青***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泥 衍生 清洁 燃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泥衍生清洁燃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含污泥的污水进行预处理,得到污水A;S2、向经过步骤S1处理后所得污水A中加入污水改性调理剂,混合均匀后陈化得到污水B;S3、向经步骤S2处理后所得污水B中通入臭氧微纳米气泡,同时对通入臭氧微纳米气泡的污水B进行超声处理,得到污水C;S4、将步骤S3处理后所得污水C经高压电子脉冲技术处理后再进行机械脱水,得到污泥;S5、向经步骤S4处理后所得污泥中加入辅助燃料,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后得到的混合物料自然干化,压制成型即得污泥衍生清洁燃料。本发明工艺简单,无二次污染,便于实现工业化推广应用,大幅度的改善污泥中的主要有机质的燃烧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泥衍生清洁燃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污泥是污水处理后产生的剩余固体废弃物,其水分含量高并且富含硫氧化物、重金属离子、病原体等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危害极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我国污泥年产量逐年增长,污泥的稳定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已经成为当下热门的环境问题。但污泥的高含水率是限制其资源化利用的重要因素,而传统的机械脱水方式只能将污泥含水率降至75%~85%,作用效果十分有限并且处理效率较低。这主要是因为污泥中的微生物分泌胞外聚合物(EPS),使污泥呈现有机絮体结构,具有极强的亲水性和包裹作用;此外污泥中有机质和胶体含量高,使其固体结构具有高度的可压缩性,在污泥机械脱水压缩过程中造成水分过滤通道的堵塞,使得污泥可滤性降低,从而抑制了污泥中的固液分离。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开始引进应用焚烧技术处理生活垃圾,并利用余热发电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和污泥混煤焚烧发电厂。污泥混煤焚烧发电,不仅降低了燃煤电厂的效率,加剧了锅炉的腐蚀,而且存在二噁英污染物的排放风险。因此,亟需研究一种污泥无害化、能源化、规模化综合利用方法,不但能够解决严重的污染问题,同时还能够获得了可直接利用的、符合燃排标准的清洁燃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对污水处理厂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大幅度降低污泥含水率、快速持久除臭、固化重金属以及提高热值,而开发的一种污泥衍生清洁燃料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无二次污染,便于实现工业化推广应用,通过污水改性调理剂对污水中泥的质化、高内水菌团的有机质进行氧化硝化处理,大幅度的改善污水中的主要有机质的燃烧性能,同时对污水中含泥微生物进行破壁,使细胞膜内的水分在氧化硝化的过程中迅速升温蒸发,降低后续污泥干化的成本,并提高后续污泥的干化效果;通过臭氧的强氧化性破坏污水中的胞外聚合物和细胞壁,将臭氧以臭氧微纳米气泡的形式通入污水中,大大增加了臭氧气泡的比表面积,增加了气水接触面积,同时,微小气泡延长了在水中的停留时间,从而使得气液界面的传质效率得到增强;臭氧微纳米气泡增加了液相中的空化核心,臭氧微纳米气泡与超声波协同作用,提高污水中油相的分离效率和效果;通过高压电子脉冲技术对污水进行处理,大幅度提供机械脱水效果,脱水污泥含水率低于30%,最后在污泥中加入辅助燃料可进一步提高污泥衍生清洁燃料的热值。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泥衍生清洁燃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含污泥的水进行预处理,去除污水的异味及污水中所含重金属离子,得到污水A;
S2、向经过步骤S1处理后所得污水A中加入污水改性调理剂,混合均匀后陈化1~2.5小时,得到污水B;其中,所述污水改性调理剂包括组分A和组分B,所述污水A、所述组分A、所述组分B的质量比为100:0.2~1.5:0.1~0.25;其中,所述组分A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次氯酸盐5~20份、重铬酸盐8~20份、铬酸盐8~20份、硝酸铜20~35份、硝酸钙20~38份、硝酸钠25~41份,所述组分B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枯草芽孢杆菌3~6份、乳酸杆菌1~4份、黑曲霉菌1.5~5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沃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沃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045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