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DSE根系(段)生产菌肥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304460.9 | 申请日: | 2020-04-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004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 发明(设计)人: | 毕银丽;薛子可;全文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西安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A01G7/06;A01N63/30;A01P21/00;C12R1/645 |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白艳 |
| 地址: | 100083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dse 根系 生产 菌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DSE根系(段)生产菌肥的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DSE固态菌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用格孢菌Pleosporales sp.针A2‑8 CGMCC No.18812侵染植物种子,收集侵染后植物根系或侵染后植物根际土,即得到固态菌剂。本发明通过DSE真菌快速侵入植物根系,然后以侵染的植物根段作为固体菌剂,解决了传统液体菌剂在制备、运输、施用中的种种弊端,同时为绿色生物菌肥、颗粒状菌肥等的制作提供了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利用DSE根系(段)生产菌肥的方法,更具体涉及深色有隔内生真菌通过侵入植物根系用于生产绿色微生物菌肥的应用。
背景技术
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具有与根系真菌类似的生物学功能,DSE生态分布广泛,在不同生境植物中的定殖表明它们很少或没有宿主特异性,并能与植物建立了互惠互利以及相互调节的生理整体,但各自具有其形态特征。
研究表明,深色有隔内生真菌在胁迫环境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其通过菌丝的生长扩大了植物根系吸收面积,提高了原根系吸收范围之外的营养元素的吸收能力。
常规的微生物菌剂在生产的整个过程中均需要严格的无菌环境,以防止污染损害微生物活性,而且微生物菌剂的活性也存在时间限制,此外,其在运输和施用过程中也需要严格的做好防护。尽管DSE可以进行纯培养,但是实际生产实践中,微生物菌剂从纯化、生产、施用等均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同时,液体菌剂携带不方便,且容易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固态菌剂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制备DSE固态菌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用格孢菌Pleosporalessp.针A2-8 CGMCC No.18812侵染植物种子,收集侵染后植物根系或侵染后植物根际土,即得到固态菌剂。
上述方法中,所述采用格孢菌Pleosporales sp.针A2-8 CGMCC No.18812侵染植物种子为将所述植物种子播种在含有10%-40%所述格孢菌Pleosporales sp.针A2-8菌液的培养基质中侵染培养;
所述10%-40%所述格孢菌Pleosporales sp.针A2-8菌液按照如下方法制备:
1)将所述格孢菌Pleosporales sp.针A2-8的菌丝体接种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液体培养,得到菌原液;
2)将所述菌原液稀释2.5-10倍,得到10%-40%所述格孢菌Pleosporales sp.针A2-8 菌液。
上述方法中,所述液体培养基为液体MMN培养基。
上述方法中,所述侵染培养为培养至针A2-8菌侵染所述植物的侵染率大于等于80%。
上述方法中,所述10%-40%所述格孢菌Pleosporales sp.针A2-8菌液中菌浓度为0.18-0.98mg/ml;
或所述10%-40%所述格孢菌Pleosporales sp.针A2-8菌液中菌浓度为 0.18-0.25mg/ml;
或所述10%所述格孢菌Pleosporales sp.针A2-8菌液中菌浓度为0.23mg/ml。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采用的植物种子为玉米种子,侵染培养体系中,所述针A2-8菌的菌和玉米种子的质量比为4.6-18.4mg:0.8-1g;优选为4.6mg:0.8g或4.6mg:1g;
所述侵染培养的条件为:在培养第1-3天,22℃黑暗培养;在培养第4-13天,16h 光照/8h黑暗光照交替培养,所述光照的强度为1800Lux,所述光照培养时的温度为 25℃,所述黑暗培养时的温度为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西安科技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西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044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