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短纤维加热鼓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01058.5 | 申请日: | 2020-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736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魏广明;田浩;卢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莱芜富新纤维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11/04 | 分类号: | F26B11/04;F26B23/10;F26B25/00;F26B25/06;B08B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短纤维 加热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短纤维加热鼓,涉及再生聚酯纤维生产的技术领域,其包括机架、外筒、加热装置、冷却装置、分隔装置、抽真空装置与送料装置,分隔装置包括第一分隔板、第二分隔板、多个活动分隔板和与活动分隔板数量相同的液压缸,活动分隔板将加热装置与冷却装置分隔,活动分隔板与外筒活动连接,一个液压缸对应一个活动分隔板,液压缸的缸体与外筒内壁连接,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活动分隔板连接。本发明能够提高冷却效率,同时避免了加热筒内余热的浪费,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被加热的原料具有更长的时间进行冷却,降低了原料出料时的温度,提高了冷却效果,降低了原料再次从空气中吸水的吸水量,提高了原料的干燥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再生聚酯纤维生产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短纤维加热鼓。
背景技术
在纺丝作业中,需将回收的瓶片或者短纤维原料进行预加热,预加热的时间长达8-12小时,其主要目的是将瓶片或短纤维原料中的水分烘干,之后再通过抽真空将分离出来的水分抽离。在瓶片或者短纤维原料烘干完毕后,需要对瓶片或者短纤维原料进行冷却、转运和储存,在冷却完毕后,瓶片或短纤维原料的温度不得高于90摄氏度,以避免在转运时,瓶片或短纤维原料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参照图5,目前的短纤维加热鼓大都包括机架11、加热装置2与抽真空装置5,加热装置2包括外筒12与加热筒21,外筒12固定连接在机架11上,加热筒21同轴设置在外筒12内,且加热筒21与外筒12同轴转动连接,外筒12与内筒之间形成加热腔24,加热腔24内填充有加热油,加热装置2还包括第一进油管22与第一出油管23,第一进油管22与第一出油管23均与加热腔24连通;抽真空装置5包括第一真空泵51与第一抽气管52,抽气管的两端分别与加热筒21和第一真空泵51连通。
在给瓶片或与短纤维原料加热时,先将原料投放到加热筒21内,之后向加热腔24内通入加热油,加热筒21转动以便于给原料加热,加热的同时第一真空泵51将加热筒21内抽真空,以便于将蒸发的水分抽离;待加热完毕后,将加热腔24内的加热油排出,之后经过自然冷却或者向加热腔24内再通入冷油,待加热筒21内的温度低于90摄氏度后,将加热筒21与大气连通,将空气通入加热筒21内,之后再将除完水的原料排出待用。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加热完毕后需要对加热腔进行冷却,不仅冷却时间长,而且浪费了内筒的余热,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资源。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短纤维加热鼓,能够在不冷却加热腔的前提下对原料进行冷却,既可以节约冷却时间,还可以节约资源。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短纤维加热鼓,包括机架、外筒、加热装置、冷却装置、分隔装置、与抽真空装置,外筒固定连接在机架上,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筒、第一进油管与第一出油管,加热筒同轴转动连接在外筒内,加热筒与外筒之间形成加热腔,第一进油管与第一出油管均固定连接在外筒上,且第一进油管与第一出油管连通在加热腔的两端;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筒、第二进油管与第二出油管,冷却筒也同轴转动连接在外筒内,且冷却筒与加热筒连通,第二进油管与第二出油管均固定连接在外筒上,且第二进油管与第二出油管连通在冷却腔的两端,分隔装置包括第一分隔板、第二分隔板、多个活动分隔板和与活动分隔板数量相同的液压缸,第一分隔板与第二分隔板均固定连接在外筒的内周面上,且第一分隔板与加热筒的外周面抵接,第二分隔板与冷却筒的外周面抵接;多个活动分隔板均设置在第一分隔板与第二分隔板之间,且活动分隔板将加热筒与冷却筒分隔,活动分隔板与外筒活动连接,一个液压缸对应一个活动分隔板,液压缸的缸体与外筒内壁连接,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活动分隔板连接;抽真空装置包括第一真空泵与第一抽气管,第一真空泵与机架固定连接,第一抽气管的两端分别与加热筒和第一真空泵连通,第一进气管与加热筒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芜富新纤维制品有限公司,未经莱芜富新纤维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0105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医艾灸装置和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用于聚合物有机溶液的多级过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