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短纤维加热鼓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01058.5 | 申请日: | 2020-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736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魏广明;田浩;卢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莱芜富新纤维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11/04 | 分类号: | F26B11/04;F26B23/10;F26B25/00;F26B25/06;B08B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短纤维 加热 | ||
1.一种短纤维加热鼓,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1)、外筒(12)、加热装置(2)、冷却装置(3)、分隔装置(4)、与抽真空装置(5),外筒(12)固定连接在机架(11)上,加热装置(2)包括加热筒(21)、第一进油管(22)与第一出油管(23),加热筒(21)同轴转动连接在外筒(12)内,加热筒(21)与外筒(12)之间形成加热腔(24),第一进油管(22)与第一出油管(23)均固定连接在外筒(12)上,且第一进油管(22)与第一出油管(23)连通在加热腔(24)的两端;冷却装置(3)包括冷却筒(31)、第二进油管(32)与第二出油管(33),冷却筒(31)也同轴转动连接在外筒(12)内,且冷却筒(31)与加热筒(21)连通,第二进油管(32)与第二出油管(33)均固定连接在外筒(12)上,且第二进油管(32)与第二出油管(33)连通在冷却腔(34)的两端,分隔装置(4)包括第一分隔板(41)、第二分隔板(42)、多个活动分隔板(43)和与活动分隔板(43)数量相同的液压缸(44),第一分隔板(41)与第二分隔板(42)均固定连接在外筒(12)的内周面上,且第一分隔板(41)与加热筒(21)的外周面抵接,第二分隔板(42)与冷却筒(31)的外周面抵接;多个活动分隔板(43)均设置在第一分隔板(41)与第二分隔板(42)之间,且活动分隔板(43)将加热筒(21)与冷却筒(31)分隔,活动分隔板(43)与外筒(12)活动连接,一个液压缸(44)对应一个活动分隔板(43),液压缸(44)的缸体与外筒(12)内壁连接,液压缸(44)的活塞杆与活动分隔板(43)连接;抽真空装置(5)包括第一真空泵(51)与第一抽气管(52),第一真空泵(51)与机架(11)固定连接,第一抽气管(52)的两端分别与加热筒(21)和第一真空泵(5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短纤维加热鼓,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分隔板(43)上设置有前端面(431)、后端面(432)与外端面(434),多个活动分隔板(43)的前端面(431)与后端面(432)依次抵接,活动分隔板(43)的一端与外筒(12)内壁转动连接,液压缸(44)的缸体与外筒(12)转动连接,液压缸(44)的活塞杆与活动分隔板(43)的外端面(434)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短纤维加热鼓,其特征在于:所述抽真空装置(5)还包括第二真空泵(53)与第二抽气管(54),第二真空泵(53)也与机架(11)固定连接,第二抽气管(54)的两端分别与冷却筒(31)和第二真空泵(53)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短纤维加热鼓,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1)上还设置有送料装置(6),送料装置(6)包括送料轴(61)、第一螺旋板(62)与第二螺旋板(63),送料轴(61)同轴转动在加热筒(21)和冷却筒(31)内,第一螺旋板(62)与第二螺旋板(63)均固定连接在送料轴(61)的外周面上,且第一螺旋板(62)设置在加热筒(21)内,第二螺旋板(63)设置在冷却筒(31)内,活动分隔板(43)设置在第一螺旋板(62)与第二螺旋板(63)之间,活动分隔板(43)还包括内端面(433),且活动分隔板(43)的内端面(433)与送料轴(61)外周面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短纤维加热鼓,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分隔板(43)的内端面(433)与前端面(431)上开设有导向面(43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短纤维加热鼓,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装置(4)还包括气扫机构(46),气扫机构(46)包括气泵(461)与输气管(462),气泵(461)固定连接在外筒(12)的内周面上,活动分隔板(43)呈中空设置,输气管(462)的两端分别与活动分隔板(43)内部和气泵(461)的出气口(463)连通,活动分隔板(43)的内端面(433)与前端面(431)上均匀开设有多个出气口(46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芜富新纤维制品有限公司,未经莱芜富新纤维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0105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医艾灸装置和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用于聚合物有机溶液的多级过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