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超长公路隧道的通风系统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01033.5 | 申请日: | 2020-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252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郭炎伟;白雅伟;付大喜;于金伟;胡晓伟;李银霞;贾占胜;韩艳红;李旭东;李磊;苏新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00 | 分类号: | E21F1/00;E21F1/08 |
代理公司: | 郑州异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4 | 代理人: | 王霞;刘一晓 |
地址: | 450046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超长 公路 隧道 通风 系统 施工 方法 | ||
1.一种适用于超长公路隧道的通风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风系统包括第一隧洞和第二隧洞,还包括靠近所述第二隧洞外侧设置的地下风机房,所述地下风机房和第一隧洞、第二隧洞同向设置,地下风机房内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第一送风机、第二排风机、第一排风机和第二送风机,地下风机房的外侧设置有从地面向下开挖的送风斜井和排风斜井;所述送风斜井通过送风分叉口与第一送风联络风道和第二送风联络风道相连通,所述第一送风联络风道通过第一送风机后上跨第二隧洞并与第一隧洞顶部的第一送风口相连通,所述第二送风联络风道通过第二送风机与第二隧洞顶部的第二送风口相连通;所述排风斜井通过排风分叉口与第一排风联络风道和第二排风联络风道相连通,所述第一排风联络风道通过第一排风机后上跨第二隧洞并与第一隧洞侧面的第一排风口相连通,所述第二排风联络风道通过第二排风机与第二隧洞侧面的第二排风口相连通;第一排风联络风道和第二排风联络风道位于第一送风联络风道和第二送风联络风道之间,且第二送风联络风道上跨排风斜井后与第二送风机相连;地下风机房和第二隧洞之间还设置有运输通道、第一疏散通道和第二疏散通道;
所述施工方法如下:
施工送风斜井及与其相连的第一送风联络风道,第一送风联络风道从第二隧洞上方跨过后,施工至与第一隧洞交叉口处,待全断面法施工的第一隧洞通过该交叉口20-30米后,从第一隧洞顶部向外施工第一送风口,然后连通第一送风口和第一送风联络风道,完成第一送风联络风道的施工;之后,由第一送风联络风道向左侧挑顶进行地下风机房左段的开挖施工,并由地下风机房向第二隧洞依次施工运输通道和第一疏散通道;
在施工送风斜井的同时,施工排风斜井及与其相连的第一排风联络风道,至第一排风联络风道与地下风机房的交叉口,向右挑顶进行地下风机房右段的开挖施工,然后,由第一排风联络风道向左开挖连通地下风机房右段和地下风机房左段,完成地下风机房的施工;之后,继续施工第一排风联络风道,当其从第二隧洞上方跨过后,施工至与第一隧洞交叉口处,暂时停下,待第一隧洞通过该交叉口后,在设定位置施工第一隧洞的第一排风口,然后连通第一排风口和第一排风联络风道,完成第一排风联络风道的施工;
在完成地下风机房的施工后,第二排风联络风道、第二送风联络风道和第二疏散通道分别由地下风机房向第二隧洞方向施工;对于第二排风联络风道,其首先与第二隧洞侧面的第二排风口相连通,之后再由地下风机房向排风斜井方向施工并与排风分叉口相连通,完成第二排风联络风道的施工;对于第二送风联络风道,其首先与第二隧洞顶部的第二送风口相连通,之后再由地下风机房向排风斜井方向施工,当第二送风联络风道从排风斜井上方跨过后,延伸至送风斜井并与送风分叉口相连通,完成第二送风联络风道的施工;对于第二疏散通道,其与第二隧洞连通后即完成第二疏散通道的施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超长公路隧道的通风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风机房、第一送风联络风道、第二送风联络风道、第一排风联络风道、第二排风联络风道、运输通道和疏散通道的横断面均为直墙拱形断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超长公路隧道的通风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斜井和排风斜井均为单洞隧道,其横断面均为直墙和半圆拱相结合的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超长公路隧道的通风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风口与第一隧洞相垂直,第二排风口与第二隧洞相垂直,且第一排风口和第二排风口均为直墙和半圆拱相结合的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超长公路隧道的通风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风口沿第一隧洞顶部向左延伸5-25米,所述第二送风口沿第二隧洞顶部向右延伸5-25米,且第一送风口和第二送风口的拐角处均设置有导流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超长公路隧道的通风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通道位于第一送风联络风道左侧,所述疏散通道包括第一疏散通道和第二疏散通道,所述第一疏散通道位于运输通道左侧,所述第二疏散通道位于第二送风联络风道右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超长公路隧道的通风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风机房的端部设置有值班室和配电洞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0103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