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电子签名应用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298075.8 | 申请日: | 2020-04-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605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 发明(设计)人: | 孙韬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首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21/62 | 分类号: | G06F21/6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50001 福建省福州市鼓***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区块 电子 签名 应用 方法 | ||
1.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电子签名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电子合约系统接收第一签约方通过电子合约系统的第一客户端发送的签约请求,所述签约请求包含第一签约方的身份认证信息、所要签署的目标电子合同的合同编码信息和第二签约方的用户标识信息;所述第一签约方为目标电子合同的其中一个签署方,所述第二签约方为目标电子合同的其他签署方,所述第一客户端为与第一签约方的用户标识相对应的客户端,所述第一客户端以区块链节点的方式加入区块链系统中;
步骤S2、电子合约系统在接收到所述签约请求后,对第一签约方的身份认证信息及合同编码信息进行认证,认证通过后读取区块链系统中存储的目标电子合同以及与第一签约方相对应的CA证书并发送到第一客户端,并形成包含有第一签约方的用户标识、第二签约方的用户标识、合同编码以及签约请求发送时间点的请求签约记录;
步骤S3、电子合约系统将所述请求签约记录存储于区块链系统中并向包括第二客户端在内的区块链系统中的所有节点广播;所述第二客户端为与第二签约方的用户标识相对应的客户端,所述第二客户端以区块链节点的方式加入区块链系统中;
步骤S4、电子合约系统接收第二客户端返回的确认信息,向第一客户端开放电子签名权限,并形成包含有第二签约方的用户标识、第二签约方对请求签约记录的确认信息和确认时间的确认请求记录;
步骤S5、电子合约系统将所述确认请求记录存储于区块链系统中并向区块链系统中的所有节点广播,第一签约方基于所述CA证书并通过第一客户端在电子合约系统上对目标电子合同进行电子签名操作;
步骤S6、电子合约系统接收第一客户端返回的签名操作完成信息,形成包含有第一签约方的用户标识、合同编码、签署时间和签署内容的签约记录,并将所述签约记录存储于区块链系统中以及向区块链系统中的所有节点广播;
步骤S7、电子合约系统将已签署第一签约方的电子签名的目标电子合同同步存储至第一客户端和第二客户端,并以覆盖区块链系统中原先的目标电子合同的方式存储于区块链系统中;
步骤S8、重复步骤S1-S7,直至目标电子合同的所有签署方完成电子签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电子签名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S0、电子合约系统接收第一签约方通过电子合约系统的第一客户端发送的系统登录请求,对第一签约方的登录账号和密码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后向第一客户端开放系统使用权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电子签名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身份认证信息为指纹识别信息、人脸识别信息和虹膜识别信息的其中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电子签名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A证书与第一签约方的身份信息及目标电子合同的合同编码进行绑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电子签名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A证书包括第一签约方的私钥,第一签约方基于所述CA证书中的私钥对读取到的目标电子合同进行电子签名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电子签名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若第二客户端在设定的时间内还有未返回确认信息的,则电子合约系统向未返回确认信息的第二客户端发送提醒消息,直至电子合约系统接收到所有的第二客户端返回的确认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电子签名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6中,若电子合约系统没有接收到第一客户端返回的签名操作完成信息,则电子合约系统向第一客户端发送提醒消息,直至接收到第一客户端返回的签名操作完成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首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首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9807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负压吸尘式建筑基坑护栏
- 下一篇:一种空调气水双源共用冷凝换热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