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悬架强度试验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295849.1 | 申请日: | 2020-04-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328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 发明(设计)人: | 劳俊;樊义祥;彭亚琪;何家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17/04 | 分类号: | G01M17/04 |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5 | 代理人: | 黄章辉 |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悬架 强度 试验装置 | ||
本发明属于汽车试验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悬架强度试验装置。该汽车悬架强度试验装置包括轮毂替代件、位移传感组件、信号接收器、加载件以及用于固定汽车悬架的框架;所述轮毂替代件安装在所述汽车悬架的轮毂位置;所述加载件连接所述轮毂替代件,所述位移传感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汽车悬架的各子部件上的部件传感组件;所述加载件和所述部件传感组件均与所述信号接收器通信连接。本发明的汽车悬架强度试验装置可监控汽车悬架系统的各子部件的变形量,追溯子部件的失效原因,使得汽车悬架的强度试验更加准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试验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悬架强度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悬架系统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由减震器、前后悬架、车架、摆臂等组成,主要起到传递车轮和车身之间的力和力矩,以及减少车身的振动的作用。随着汽车使用年限的增加,汽车悬架系统中的减震器、摆臂等结构件有可能发生疲劳断裂;并且,当汽车遇到紧急制动、高速转弯等工况时,汽车悬架系统中的减震器、摆臂等结构件也可能因强度不足而发生断裂。因此,汽车悬架系统的强度会影响汽车行驶时的安全性能,故对汽车悬架系统做强度试验,有着重要的意义。
现有技术中,对于汽车悬架系统中的部件进行强度试验时,最终通常采用目测的方式来判断单个部件的状态,而部件的轻微变形或者相互连接的部件之间产生的滑移则没有量化的数据证明其是否合格。故现有技术中对于汽车悬架强度进行强度试验时存在着以下缺点:首先,当加载的力使得汽车悬架系统超过弹性极限甚至到破坏时,无法实际追踪到汽车悬架系统具体发生失效的部件;其次,当加载的残余位移较大时,无法判断是由于部件塑性变形引起,还是由于相互连接的部位之间的滑移引起,或是由于橡胶的迟滞或球头摩擦引起;并且,试验完成后,无法判断参与试验的部件是否可以用于另外的试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汽车悬架强度试验装置无法量化汽车悬架系统中部件的轻微变形或者相互连接的部件之间产生的滑移等问题,提供了一种汽车悬架强度试验装置。
鉴于以上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悬架强度试验装置,包括轮毂替代件、位移传感组件、信号接收器、加载件以及用于固定汽车悬架系统的框架;所述轮毂替代件安装在所述汽车悬架系统的轮毂位置;所述加载件连接所述轮毂替代件,所述位移传感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汽车悬架系统的各子部件上的部件传感组件;所述加载件和所述部件传感组件均与所述信号接收器通信连接;
接收包含第一定量力的试验开始指令,控制所述加载件对所述轮毂替代件施加的加载力先递增至所述第一定量力之后再递减至零,并将所述加载件的加载力的第一加载信息同步至所述信号接收器;
通过所述信号接收器接收所述部件传感组件发送的部件残余位移信息,所述部件残余位移信息是指所述加载件的加载力递减至零后,所述部件传感组件检测到的位移信息;
接收试验结束指令,根据与各子部件对应的所述第一加载信息和所述部件残余位移信息生成该子部件的第一部件强度曲线,所述试验结束指令是在所述汽车悬架系统被破坏或者所述加载力达到所述加载件的施力上限时生成;
根据各子部件的所述第一部件强度曲线确定各子部件的变形量,根据所述变形量确定各子部件的强度试验结果。
可选地,所述汽车悬架系统的子部件包括轴节;所述部件传感组件包括第一部件传感器;所述第一部件传感器包括安装在所述轴节下方的第一部件本体、安装在所述轴节上方的第一部件固定杆、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部件本体和所述第一部件固定杆之间的第一部件连接线;所述第一部件传感器通过所述第一部件本体与所述信号接收器通信连接。
可选地,所述汽车悬架系统的子部件包括车架;所述部件传感组件包括第三部件传感器;所述第三部件传感器包括均安装在所述车架上的第三部件本体和第三部件固定杆、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三部件本体和所述第三部件固定杆之间的第三部件连接线;所述第三部件传感器通过所述第三部件本体与所述信号接收器通信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958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垂直型CMOS结构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盐酸米那普仑中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