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辊压裁剪技术的塑料薄膜裁剪装置及其裁剪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287973.3 | 申请日: | 2020-04-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262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 发明(设计)人: | 史宣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壮达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H23/26 | 分类号: | B65H23/26;B65H20/02;B65H35/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裁剪 技术 塑料薄膜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辊压裁剪技术的塑料薄膜裁剪装置及其裁剪方法,包括机架,机架的底端均匀的设有若干支腿,机架的内腔中部设有裁剪板和两个预紧驱动机构,两个所述预紧驱动机构相互对称的分设在裁剪板的左右两侧,所述机架的内腔一侧壁左侧固定连接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转动套设有供料辊,所述机架的底端右侧设有出料孔,机架的内腔底壁右侧设有与出料孔相配合的导流板,所述机架的顶端中部设有与裁剪板相配合的裁剪机构,机架的内腔设有与供料辊相配合的导向辊,导向辊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在机架上;本发明的整个裁剪过程是自动完成,无须人工参与,加工效率大幅提升,能满足大规模裁剪工作的使用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薄膜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辊压裁剪技术的塑料薄膜裁剪装置及其裁剪方法。
背景技术
塑料薄膜,是用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以及其他树脂制成的薄膜,用于包装,以及用作覆膜层。塑料薄膜是由挤塑机挤压制成,塑料薄膜可用于食品包装、电器产品包装、日用品包装、服装包装等等。现有的塑料薄膜都是被制成一个大的卷辊,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裁剪。
塑料薄膜在包装领域的应用最为广泛。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塑料薄膜都要进行彩色印刷,而作为食品包装还要进行多层复合或真空镀铝等工艺操作。因此,要求塑料薄膜表面自由能要高、湿张力要大,以有利于印刷油墨、粘合剂或镀铝层与塑料薄膜的牢固粘合;在塑料薄膜生产卷取和高速包装过程中,则要求薄膜表面有一定的摩擦性能防止薄膜粘连或打滑;在用于电器、电子产品等包装时,则要求薄膜具有一定的防静电性能等等。
目前,人们大多使用人力以及剪刀对塑料薄膜进行裁剪,这种裁剪方法不仅效力低下且裁剪面容易变得倾斜,难以满足塑料薄膜的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辊压裁剪技术的塑料薄膜裁剪装置及其裁剪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辊压裁剪技术的塑料薄膜裁剪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是U形结构,机架的底端均匀的设有若干支腿,机架的内腔中部设有裁剪板和两个预紧驱动机构,两个所述预紧驱动机构相互对称的分设在裁剪板的左右两侧,预紧驱动机构与裁剪板在同一直线上,所述机架的内腔一侧壁左侧固定连接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转动套设有供料辊,所述机架的底端右侧设有出料孔,机架的内腔底壁右侧设有与出料孔相配合的导流板,所述机架的顶端中部设有与裁剪板相配合的裁剪机构,机架的内腔设有与供料辊相配合的导向辊,所述导向辊的底端面与裁剪板的顶端面齐平,导向辊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在机架上,裁剪时,供料辊上绕设的塑料薄膜的活动端依次经导向辊、一个预紧驱动机构和裁剪板以及另一个预紧驱动机构,塑料薄膜在两个预紧驱动机构的作用下逐步展开并在裁剪板上运行,同时利用裁剪机构配合裁剪板,直接在裁剪板上完成裁剪作业,裁剪后的塑料薄膜块直接通过出料孔排出,整个裁剪过程是自动完成,无须人工参与,加工效率大幅提升,能满足大规模裁剪工作的使用需求。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裁剪机构包括立架,所述立架是U形结构,立架套设在机架的顶端,立架在竖直方向上与裁剪板相对应,立架的内腔设有裁剪辊,所述裁剪辊通过第三转轴转动连接在立架上,所述第三转轴的一端贯穿立架的侧壁并转动连接在裁剪电机上,第三转轴转动连接在立架上,所述裁剪电机固定安装在立架上,所述裁剪辊的外圆面上均匀的设有若干裁切刀,通过裁切电机带动第三转轴转动,进而利用转轴带动裁切辊高速旋转,进而裁切辊带动裁切刀不断滚切裁剪板上的塑料薄膜,即可实现对塑料薄膜的裁剪,整个裁剪过程是利用裁切刀进行整刀滚切切断,能有效的保证塑料薄膜裁切口的裁切质量;且通过改变裁切电机带动裁切辊的旋转速度,可以实现改变裁切刀与裁剪板的碰撞裁切频率,继而可以改变塑料薄膜裁剪的大小,以便满足不同尺寸塑料薄膜的裁剪,以提高整个装置的应用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壮达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壮达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879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猫用费洛蒙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背光模组以及电子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