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感应热处理机构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286961.9 | 申请日: | 2020-04-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241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 发明(设计)人: | 陈贵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利泰丰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D1/10 | 分类号: | C21D1/10;C21D1/667;C21D9/28;C21D9/3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贺红星 |
| 地址: | 526000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感应 热处理 机构 | ||
1.感应热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感应线圈;所述感应线圈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距离杆、开环结构的第一感应加热环、第二距离杆;所述第一距离杆适于连接第一电极,所述第二距离杆适于连接第二电极,以使所述第一感应加热环产生磁场;所述感应线圈的内部具有第一冷却流道,所述第一冷却流道自所述第一距离杆开始经过所述第一感应加热环,并延伸至所述第二距离杆;所述第一距离杆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距离杆连通的进水口,所述第二距离杆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距离杆连通的出水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热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连接有第一管接头,所述出水口连接有第二管接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热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距离杆与所述第二距离杆相互平行;所述第一距离杆与所述第二距离杆之间形成隔离缝隙,所述隔离缝隙内容置有绝缘件,所述绝缘件用于防止第一距离杆短接所述第二距离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应热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热处理机构还包括绝缘捆绑带,所述绝缘捆绑带将所述第一距离杆、绝缘件、第二距离杆捆绑在一起。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应热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加热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感应加热环的第二端之间形成第一绝缘缝隙,所述第一距离杆与所述第一感应加热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距离杆与所述第一感应加热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绝缘缝隙与所述隔离缝隙对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感应热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缝隙的宽度比所述隔离缝隙的宽度小。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感应热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缝隙的宽度范围为0.3mm-5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热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加热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感应加热环的第二端之间形成第一绝缘缝隙;所述感应热处理机构还包括开环结构的第二感应加热环,所述第二感应加热环嵌置在所述第一感应加热环的内圈,以使所述第一感应加热环与所述第二感应加热环导电连接;所述第二感应加热环的两端之间具有第二绝缘缝隙,所述第一绝缘缝隙与所述第二绝缘缝隙对应;所述第二感应加热环在自身的端面开设有进水通孔,所述第二感应加热环的内部具有第二冷却流道,所述第二感应加热环在自身的内圈曲面上沿所述第二感应加热环的径向开设有若干出水通孔,所述进水通孔、第二冷却流道、出水通孔依次接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感应热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若干出水通孔均匀地分布在所述第二感应加热环的内圈曲面上;且所述进水通孔设有若干,若干所述进水通孔以所述第二感应加热环的轴线为中心圆周阵列布置。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感应热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通孔连接有第三管接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利泰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利泰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8696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