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处理活化的间充质干细胞的制备方法及其在髓系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82962.6 | 申请日: | 2020-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716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沈萍萍;孙璐琛;杨南飞;郑薇;左诗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5/0775 | 分类号: | C12N5/0775;A61K35/28;A61P3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46 江苏省南京市栖***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处理 活化 间充质 干细胞 制备 方法 及其 白血病 治疗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医药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应用于急慢性髓系白血病分化疗法的应用。本发明提供的间充质干细胞为人来源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在经过特定的化学小分子‑1,25D3(1,2‑二羟基维生素D3,1,25‑Dihydroxyvitamin D3)预处理活化后得到的间充质干细胞(Active MSCs);所述Active MSCs可高效诱导AML细胞分化,该种能力是通过分泌白介素6(IL‑6)及吲哚‑2,3双加氧酶(IDO)来实现的;所述间充质干细胞为异体间充质干细胞,在经过VDR激动剂1,25D3处理活化后能够使其IL‑6和IDO的表达及分泌能力显著提高至少3倍,抗AML能力显著增强。相较于化疗,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毒副作用更低,且具备低免疫原性,满足临床需求,且1,25D3为临床批准药物,预处理后干细胞上清无药物残留。该种方法为髓系白血病的干细胞移植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可应用于髓系白血病的分化治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干细胞治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间充质干细胞的处理活化手段及相应的在髓系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髓系白血病是一种异质性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主要表现为骨髓与血液中大量的积累恶性的原始和幼稚髓性细胞。这些原始白血病细胞停滞在了分化的早期阶段并大量进行克隆性增殖,严重妨碍正在的造血和免疫功能。髓系白血病分为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CML发病缓慢,其自然病程包括无症状期、慢性期、加速期及急变期。CML通常始于慢性期,并在数年的过程中发展为加速期,最终发展为急变期。急变期是CML的终末期,临床表现为AML。目前治疗AML的主要手段为大剂量的化疗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cell transplantation,HSCT),虽然病人症状可得到完全缓解,但由于大剂量化疗的使用,仍然会导致严重的副作用。与此同时,HSCT需要找到合适的配型以避免免疫排斥反应,这也大大限制了HSCT的临床应用。随着免疫疗法的兴起,针对血液肿瘤的CAR-T疗法相继问世。其中,针对CD19和CD20的CAR-T疗法已经成功的应用于临床的B细胞淋巴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性淋巴瘤,但是针对髓系白血病的CAR-T疗法仍无实质性进展,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针对AML细胞特异性的表面抗原,导致CAR-T靶向性差,致使正常的髓系细胞受损。综上所述,目前仍然缺乏更加合理和有效的治疗AML的细胞疗法。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种多潜能成体干细胞,广泛分布于间充质组织中,如脂肪,骨髓等。临床上最常用的是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 derived MSCs,BM-MSCs),一般以自体移植为主,可用于治疗多种慢性疾病。但是在急性白血病人中的研究发现,AML病人的BM-MSCs失去了旺盛的自我更新能力,同时也失去了对正常造血干细胞生长和功能的维持作用,转而支持AML细胞的生长和增殖。除此之外,有研究报道了AML病人来源的BM-MSCs还能够保护AML细胞免遭化疗药物的杀伤作用。因此,自体移植BM-MSCs无法达到缓解AML病程的作用,甚至可能加剧AML的病程。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SCs,UC-MSCs)是一种从新生儿脐带组织中分离获得的间充质干细胞。相比于其他成体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具备一些独特的优势,例如生长迅速,细胞分泌能力旺盛,免疫原性更低等。有证据表明,来自于健康新生儿的异体UC-MSCs具备更强的免疫调节活力,因而被成功应用于治疗多种自体免疫性疾病。同时,也有一些报道指出UC-MSCs具备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分化疗法已经被成功应用于临床。以全反式维甲酸和砷类化合物为代表的促分化小分子药物,已被证明能够促进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cute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跨越分化障碍,促进其向成熟粒细胞分化,进而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并降低其恶性程度。虽然这两类药物能够促进APL细胞分化,但却不具备普适性。更为具有普适性的AML的分化疗法仍有待进一步开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829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