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公交人口分布精准进行末端接驳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80162.0 | 申请日: | 2020-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082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邓伟;李直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开投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0 | 分类号: | G08G1/00;G08G1/01;G08G1/123;G06Q50/26;G06Q10/04 |
代理公司: | 重庆百润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9 | 代理人: | 程宇 |
地址: | 400015 重庆市渝***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公交 人口分布 精准 进行 末端 接驳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公交客流地理分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基于公交人口分布精准进行末端接驳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S1:根据公交轨道干线未覆盖小区,基于客流分析,获得非公共交通方式出行的客流数量、方向和时间段;S2:改造开行车辆及运行机制;S3:确定非公共交通方式出行方式,优化末端接驳方式。本发明通过对公共交通未覆盖小区进行客流分析,获得非公共交通方式出行的客流数量、方向和时间段,针对目标公交轨道干线未覆盖小区内非公共交通方式出行,设置相应的公共交通线路与运力,优化末端接驳方式,便于较好的服务于大城市客流出行规划运行管理,便于非公共交通方式客流的出行,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公交客流地理分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基于公交人口分布精准进行末端接驳的方法。
背景技术
公交线路的开行需按照《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管理办法》进行,需考虑客流情况、长度、非直线系数、线网密度等因素。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公交轨道为大众服务,集约化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目前,对于大城市来说,如何根据城市出行人口的动静态分布,采用多种灵活的方法来实现末端接驳(所谓“最后一公里”接驳),从而达到提高城市公交分担率、减少交通拥堵的目的,以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新的公交方式(如定制公交、特需公交、拼车出行、通勤班车、旅游公交等)的出现,非公共交通方式的公交线路(不是传统的定时定点定线发车线路)的开行呈现随着城市客流变化不断动态变化的挑战。这些交通客流可能只在早晚高峰通勤、家长接送小孩、家人超市买菜等情况出现,为此需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统计分析这些客流,然后采用多种交通方式解决。
为此,提出基于公交人口分布精准进行末端接驳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公交人口分布精准进行末端接驳的方法,通过对公共交通未覆盖小区进行客流分析,获得非公共交通方式出行的客流数量、方向和时间段,针对目标公交轨道干线未覆盖小区内非公共交通方式出行,设置相应的公共交通线路与运力,优化末端接驳方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基于公交人口分布精准进行末端接驳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S1:根据公交轨道干线未覆盖小区,基于客流分析,获得非公共交通方式出行的客流数量、方向和时间段;
S2:改造开行车辆及运行机制,按照公交方式运行车辆;
S3:与目标公交轨道干线未覆盖小区的管理部门协商出行方式及人员识别,确定非公共交通方式出行方式,优化末端接驳方式。
具体的,所述S1中,公交轨道干线未覆盖小区的步骤具体为根据手机信令数据、IC卡刷卡数据、小区分布地理数据和城市道路信息,与公交轨道线网与运力进行匹配,获得公交轨道干线未覆盖小区。
具体的,所述S1中,基于客流分析,获得非公共交通方式出行的客流数量、方向和时间段的步骤具体为:
统计一段时间内且不少于三天的公交轨道干线未覆盖小区出行客流数量,通过平均值计算方法,获得目标公交轨道干线未覆盖小区的一天出行客流数量;采集目标公交轨道干线未覆盖小区客流手机信令数据,获取目标公交轨道干线未覆盖小区的一天出行客流的出行时间段、出行状态数据和出行轨迹数据,建立手机信令数据库并保存一天出行客流数量、出行时间段、出行状态数据和出行轨迹数据,对手机信令数据库中数据进行清洗和识别,得到非公共交通方式OD数据,得到非公共交通方式出行的客流数量、方向和时间段。
具体的,所述S2中,改造开行车辆,按照公交方式运行车辆的步骤具体为对于非公共交通方式出行的客流数量、方向和时间段进行规约,根据各时间段内某个方向出行客流数量最大进行规约,基于与公交轨道紧邻候车站点的距离,确定需要配备的公交接驳车辆运力数量,设置相应的公共交通线路与运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开投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交通开投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801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谐振器电路
- 下一篇:一种音频节拍信息的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