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磁化制备SEI膜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279822.3 | 申请日: | 2020-04-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779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 发明(设计)人: | 唐谊平;沈康;侯广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 | 分类号: | H01M10/058;H01M10/44;H01M10/0525 |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磁化 制备 sei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磁化制备SEI膜的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将阴极片、阳极片和隔离膜组装为裸电芯,在裸电芯外包装外壳后注入电解液,静置至阴极片和阳极片均被充分浸润,得到预制电芯;将预制电芯置于化成机中化成,化成时对预制电芯施加磁场,在磁场作用下进行化成处理,化成处理结束后在阳极片表面形成SEI膜。通过本发明方法所制得的SEI膜用于电池中时,充放电效率、循环性能以及倍率性能均能够得到显著的优化提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磁化制备SEI膜的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已经在便携式电子设备中提供了快速的进步,并使得电动汽车的实现成为可能。但是,石墨的还原电位低,需要生成固态电解质相(SEI)来钝化电极表面才能实现长期循环。
SEI膜,全称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固体电解质界面(膜),顾名思义,它就是具有固体电解质性质的钝化膜层。SEI是Li+的优良导体,能够让锂离子在其中进行传输,进入到石墨表面,进行脱嵌锂工作。同时又是良好的电子绝缘体,能够有效的降低内部的短路概率,改善自放电。更为重要的是,它能有效效防止溶剂分子的共嵌入,避免了因溶剂分子共嵌入对电极材料造成的破坏, 因而大大提高了电极的循环性能和使用寿命。但是,SEI在形成过程中消耗了部分锂离子,使得首次充放电不可逆容量增加, 降低了电极材料的充放电效率。在循环过程中,SEI不断的增长,消耗电解液,会造成容量的加速衰减。
此外,许多不同的研究小组报告SEI中存在许多不同的化合物。然而,其复杂性的来源仍不清楚。另外,以前有报道说,SEI在长期循环后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SEI中无机物的含量更高。然而,SEI演化的机理尚不清楚。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学术界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来研究电压、盐、溶剂和添加剂在SEI的形成和后续演变中的作用。
如中国专利局于2015年8月26日公开的锂离子电池固体电解质膜(SEI膜)及其制备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公开号为CN104868161A,其通过改进电解液体系,即添加了特殊的添加剂形成有利于成膜的特殊电解液,提高SEI膜的循环容量保持率以及高温存储性能。
又如中国专利局于2016年9月7日公开的锂离子电池阳极SEI膜及其制备方法的发明专利授权,授权公开号为CN102610774B,其控制化成条件形成若干层叠加的复合SEI膜,并且通过控制每层膜的化成参数,调控所形成复合SEI膜的形貌,以实现提高电芯能量密度的目的。
还如中国专利局于2018年8月28日公开的一种可优化SEI膜性能的锂离子电池化成方法的发明专利授权,授权公开号为CN106058326B,其通过针对电解液中的成膜添加剂进行优化调控化成条件,提高化成品质,进而实现提高电池整体性能的目的。
但是,上述方案均无法对脱嵌锂这一过程形成有效的优化,导致其充放电效率、循环性能等提升均较为有限。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的SEI膜使用时存在充放电效率较低,并且长期循环后SEI膜上锂离子嵌入量较大,产生较大的不可逆容量损耗,而现有的改进工艺均无法有效解决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磁化制备SEI膜的方法。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一、通过改进SEI膜的制备工艺提高电池的充放电效率;二、通过改进SEI膜的制备工艺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三、通过改进SEI膜的制备工艺提高电池的倍率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磁化制备SEI膜的方法,
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将阴极片、阳极片和隔离膜组装为裸电芯,在裸电芯外包装外壳后注入电解液,静置至阴极片和阳极片均被充分浸润,得到预制电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798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