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轴承钢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271489.1 | 申请日: | 2020-04-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542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 发明(设计)人: | 刘年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C7/06 | 分类号: | C21C7/06;C21C7/10;C21D8/00;C22C38/02;C22C38/04;C22C38/42;C22C38/50;B22D11/16;B22D11/12;B22D11/115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付兴奇 |
| 地址: | 5121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轴承钢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轴承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按照高碳铬轴承钢的合金成分构成进行精炼、连铸成铸坯、轧制和冷却处理的工序,在连铸成铸坯的过程中,凝固末端电磁搅拌的电流为335-365A,频率为4.6-5.4Hz;凝固末端轻压下总压下量为大于16mm至等于17mm的范围内;压下量分布采用四段式分布方法,首段压下量和末段压下量均为0,中间两段的压下量前高后低,且每个拉矫辊的最大压下量不超过6mm;
在精炼过程中控制精炼渣系碱度,控制方法为:精炼渣系碱度=(石灰加入量*0.85+调质剂加入量*0.37+0.14*钢包及转炉渣总量)/(70-硅铁合金量*0.70+其它含微量硅合金及辅料量*0.05+0.08*渣料总量-转炉出钢Si含量*钢包公称容量*1),且石灰和调质剂加入总量为1.0-2.0t,且合金加入总量为3.0-6.0t。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中间两段的辊数比例为11-13:7-9;和/或,中间两段的压下量比例为70-77:23-3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前1-3个和最后1-3个拉矫辊的压下量为0,中间前11/20-13/20的拉矫辊压下量占总压下量的70%-77%,后7/20-9/20的拉矫辊压下量占总压下量的23%-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280×280mm断面铸坯的连铸过程中,钢水过热度控制在15-30℃,拉速控制为0.90±0.05m/min,结晶器电磁搅拌的电流为580-620A,频率为2.3-2.7Hz。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轧制过程的预精轧、精轧的轧机后,开启各段的冷却水,让圆钢进行穿水冷却,冷却速率控制在5-10℃/s,且圆钢返红温度控制在650-7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轧制过程中,粗轧时单道次的压下率控制在26%-35%,终轧温度控制在800-85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精炼过程中,进行RH真空循环,控制真空度≤67Pa的高真空时间≥20min,且不补加铝铁;真空处理结束后进行软吹氩处理,软吹时间≥30min。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对连铸成铸坯先进行加热处理,再进行轧制,在铸坯加热处理过程中,高温段温度控制在1240±15℃,高温段时间≥480min,总加热时间≥600min。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碳铬轴承钢的合金成分构成按照质量百分数计包括:C:0.97%-1.03%,Si:0.20%-0.30%,Mn:0.30%-0.40%,P≤0.018%,S≤0.005%,Cu:0.06%-0.10%,Ni ≤0.10%,Cr:1.45%-1.55%,Ti≤0.0020%,O≤0.0008%,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杂质。
10.一种轴承钢,其特征在于,其按照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轴承钢的制造方法制得,所述轴承钢的碳化物带状评级在2.0级以下,碳化物网状评级在2.5级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7148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头盔
- 下一篇:一种用于施救落水人员的动力双体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