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收放线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270707.X | 申请日: | 2020-04-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918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 发明(设计)人: | 艾庆遥;张宁;刘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山供电局 |
| 主分类号: | B65H75/38 | 分类号: | B65H75/38;B65H75/44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张金福 |
| 地址: | 5106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放线 装置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收放线装置,包括支架、线盘、布线机构和控制机构,支架上设有绕线电机,线盘可绕其自身轴向转动地连接在支架上且与绕线电机传动连接,布线机构包括可沿线盘的轴向往复移动地设置在支架上的布线块和带动布线块的布线驱动机构,布线块设有用于供导线穿过的穿线孔,控制机构与绕线电机和布线驱动机构控制连接。本发明通过绕线电机和布线驱动机构代替人工,可使导线自动均匀缠绕,大大降低人力成本、作业风险和对人员的体力消耗,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本发明还提供上述收放装置的控制方法,通过采集到的装置运动参数,计算装置的姿态、运动状态和模拟运动轨迹,调节绕线电机的转速和布线块的移动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收放线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电力系统中,电力设备试验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些试验中,通常需要布置较长的测试线来连接设备。比如变电站接地网接地阻抗测试,变电站接地网接地阻抗测试是接地网安全性状态评估的重要内容,可反映接地网散流能力,是衡量接地网性能最基本的特性参数测试。在该测试中,根据测试的标准要求,需在变电站外分别布置一个电压极和一个电流极,电压极或电流极与变电站地网边缘的直线距离至少是接地网的最大对角线长度的4倍,因此,电压和电流的测试线长度可达到1km以上。并且,由于变电站周边的地形复杂,道路崎岖,测试线的长度远超1km,这使得测试线的布线和收线工作变得更加困难。
目前,进行远距离测试线的布线和收线方式通常采用纯机械的线盘和人工作业。测试线缠绕在线盘上,线盘可转动地连接在支架上。在布线时,工作人员拉动支架沿布线的道路移动,线盘受测试线拉力而转动,使测试线从线盘上绕出并铺在路面上;在收线时,由一名工作人员拉动支架沿布线道路返回,由另一名工作人员转动线盘,使测试线缠绕回线盘上。同时,为保证测试线在线盘上沿线盘的轴线方向均匀布置且张力适当,还需要一名工作人员沿线盘的轴向往复移动测试线。现有技术既要移动线盘支架,又要转动线盘和移动测试线,不仅工作时间长,而且工作效率低。由于收放线距离较远,测试线长度大、线盘的体积和重量大,导致对工作人员的体力消耗非常大。再加上作业地点位于变电站外的道路上,环境复杂,导致作业风险十分高。并且,现有技术的人力成本高,布线和收线过程至少需要2名工作人员同时操作,由于耗时长和体力消耗大,还需要进行人员轮换,因此,每条测试线至少需要4名工作人员,在变电站接地网接地阻抗测试中,电压线和电流线的收放共需要8名工作人员。另外,现有技术的收线效果不佳,由于人工作业,不能精准地将测试线均匀分布地缠绕在线盘的轴线方向上,而布线不均匀会导致测试线打结和缠绕,影响下次使用甚至会导致测试线无法正常拉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降低人力成本和作业风险,提高工作效率的收放线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收放线装置,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绕线电机;
线盘,所述线盘可绕其自身轴向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支架上且与所述绕线电机传动连接;
布线机构,所述布线机构包括布线块和布线驱动机构,所述布线块设有用于供导线穿过的穿线孔,所述布线块可沿所述线盘的轴向往复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布线驱动机构与所述布线块连接并带动所述布线块移动;
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绕线电机和所述布线驱动机构控制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布线驱动机构包括布线电机和沿所述线盘的轴向设置的移动杆,所述移动杆与所述布线电机传动连接,所述布线块可移动地套设于所述移动杆外且与所述移动杆螺纹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布线机构还包括与所述移动杆平行的导向杆,所述布线块上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杆从所述导向孔中穿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山供电局,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山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707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