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管控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267473.3 | 申请日: | 2020-04-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443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 发明(设计)人: | 蔺鹏飞;何志斌;赵文智;朱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6F16/29 | 分类号: | G06F16/29;G06F16/23;G06Q50/26;G07C9/30;H04N7/18 |
| 代理公司: | 兰州中科华西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2002 | 代理人: | 贺云美 |
| 地址: | 730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然保护区 人类 活动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管控方法,包括:根据干扰者进入自然保护区的入口,获取与该入口匹配的第一电流流量图;根据第一电流流量图和入口位置,确定干扰者的可能行径路线;查看这些路线上的监控视频,锁定有干扰者出现的第一目标监控点;根据第一电流流量图和第一目标监控点位置,判定干扰者接下来的可能行径路线,查看监控视频锁定有干扰者出现的第二目标监控点;以此类推,直到第N目标监控点时干扰者从某个出口离开;根据第一到第N目标监控点的视频内容实现干扰者在自然保护区的全过程监管。本发明能够实现干扰者从进入自然保护区开始,进行全过程的监控,时刻掌握其运动轨迹和方位,做到精准监控,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干扰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管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管控方法。
背景技术
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但是,现今在自然保护区内经常会出现一系列的不同规模的人类干扰活动(资源开发、旅游、农耕畜牧和盗猎偷采等),这种不断的人类干扰活动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的不利影响。
面对这些问题,管理者大多采用巡护监管的措施,针对问题严重的时段或地方,会增加巡视人数或者延长巡视时间,但自然保护区大多地域广袤且地形复杂,而自然保护区的管护人员和车辆有限,人工巡逻的防范方式难免存在低效,巡视周期长,无法同时全覆盖地域等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管理者也会采用一些视频监控手段,但通常只能实现单一的白天各道路入口的定点监测和登记,而单一的监控网络无法达到全过程监控,特别是没法应对自然保护区内破坏者、盗猎者等人员活动路线较为隐蔽,时间点分散且夜间活动频率高,资源开发等干扰活动多集中在自然保护区内部人烟稀少地带等特点。
因此,针对以上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特点,亟需一种能够对人类活动实现全过程精准管控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对人类活动实现全过程精准管控的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管控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管控方法包括:
根据干扰者进入自然保护区的入口位置,确定该入口位置对应的入口坐标;
依据所述入口坐标获取与之匹配的第一电流流量图,并根据所述第一电流流量图和入口位置,确定所述干扰者的所有可能行径路线;
查看所述可能行径路线上监控点的监控视频,锁定有所述干扰者出现的第一目标监控点;
根据所述第一电流流量图和所述第一目标监控点所处的位置,判定所述干扰者接下来的所有可能行径路线,查看这些可能行径路线上监控点的监控视频,锁定有所述干扰者出现的第二目标监控点;以此类推,直到所述第N目标监控点时所述干扰者从所述自然保护区的某个出口离开;
根据所述第一目标监控点到所述第N目标监控点的监控视频内容实现所述干扰者在所述自然保护区的全过程监管。
优选地,通过以下步骤实现所述自然保护区内所有监控点的选定:
获取所述自然保护区内各个入口处的入口坐标,基于电路理论,利用各个所述入口坐标和所述自然保护区的通行阻力图,得到相应的第二电流流量图;
基于所述通行阻力图和所述第二电流流量图,利用可视域分析手段,生成所有备选点的可视域图,并将所述可视域图与所述第二电流流量图叠加,得到备选点可视域范围内人类活动干扰者出现的密度情况;
将所述备选点可视域范围内人类活动干扰者出现的密度情况作为输入,同时以最大化监控点可视域内的电流总和,最小化监控点的总数目,最终选择的监控点总量不超过预设总数为原则,构建视频监控点优化选址模型,求解此模型然后将被选中的的备选点处作为监控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674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纺织用竹节棒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上下层错层复式楼户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