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管控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267473.3 | 申请日: | 2020-04-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443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 发明(设计)人: | 蔺鹏飞;何志斌;赵文智;朱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6F16/29 | 分类号: | G06F16/29;G06F16/23;G06Q50/26;G07C9/30;H04N7/18 |
| 代理公司: | 兰州中科华西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2002 | 代理人: | 贺云美 |
| 地址: | 730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然保护区 人类 活动 方法 | ||
1.一种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根据干扰者进入自然保护区的入口位置,确定该入口位置对应的入口坐标;
依据所述入口坐标获取与之匹配的第一电流流量图,并根据所述第一电流流量图和入口位置,确定所述干扰者的所有可能行径路线;
查看所述可能行径路线上监控点的监控视频,锁定有所述干扰者出现的第一目标监控点;
根据所述第一电流流量图和所述第一目标监控点所处的位置,判定所述干扰者接下来的所有可能行径路线,查看这些可能行径路线上监控点的监控视频,锁定有所述干扰者出现的第二目标监控点;以此类推,直到所述第N目标监控点时所述干扰者从所述自然保护区的某个出口离开;
根据所述第一目标监控点到所述第N目标监控点的监控视频内容实现所述干扰者在所述自然保护区的全过程监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步骤实现所述自然保护区内所有监控点的选定:
获取所述自然保护区内各个入口处的入口坐标,基于电路理论,利用各个所述入口坐标和所述自然保护区的通行阻力图,得到相应的第二电流流量图;
基于所述通行阻力图和所述第二电流流量图,利用可视域分析手段,生成所有备选点的可视域图,并将所述可视域图与所述第二电流流量图叠加,得到备选点可视域范围内人类活动干扰者出现的密度情况;
将所述备选点可视域范围内人类活动干扰者出现的密度情况作为输入,同时以最大化监控点可视域内的电流总和,最小化监控点的总数目,最终选择的监控点总量不超过预设总数为原则,构建视频监控点优化选址模型,求解此模型然后将被选中的的备选点处作为监控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入口坐标获取与之匹配的电流流量图,包括:
基于电路理论,利用所述入口坐标和预设的所述自然保护区的通行阻力图,得到相应的所述第一电流流量图;或者依据所述入口坐标直接从预设数据库调取与之匹配的所述第一电流流量图。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步骤得到所述自然保护区的通行阻力图:
基于所述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利用类型,考虑地形及景观对通行阻力的影响,对所述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利用分布图提取地形坡度,形成坡度图;其中,所述土地利用分布图从基础数据库获取;
基于所述土地利用分布图,评估所述自然保护区的景观斑块和道路对通行阻力的影响,形成初步通行阻力图;
将所述坡度图和所述初步通行阻力图相叠加,形成所述自然保护区的通行阻力图。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步骤构建所述基础数据库:
对所述自然保护区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处理,得到所述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利用分布图;
根据所述土地利用分布图,初步确定所述自然保护区内人类活动的范围和特点,然后选择典型区域进行野外实地考察和验证,进一步明确并更新所述自然保护区内人类活动的各个区域和特点,形成所述基础数据库;其中,所述特点包括强度和影响程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6747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纺织用竹节棒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上下层错层复式楼户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