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卡车用鼓式制动器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267376.4 | 申请日: | 2020-04-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964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 发明(设计)人: | 许恩永;何水龙;王衍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京建筑大学 |
| 主分类号: | F16D51/38 | 分类号: | F16D51/38;F16D65/09;F16D65/28;F16D121/04;F16D125/08 |
| 代理公司: | 南京禹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72 | 代理人: | 吴肖敏 |
| 地址: | 545005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卡车 用鼓式 制动器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卡车用鼓式制动器装置,包括制动单元:制动鼓、与所述制动鼓抵触的制动蹄、支撑所述制动蹄的支撑轴,所述制动蹄分为第一制动蹄、第二制动蹄;分级单元:设置在所述支撑轴上的第一轴套、与所述第一轴套同轴设置的第二轴套,所述第一轴套通过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一制动蹄连接,所述第二轴套通过第二连杆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制动蹄连接;传动单元:与所述第一轴套连接的传动杆、与所述传动杆一端相抵触的制动泵,所述制动泵包括泵体、设置于所述泵体一端的出油口,以及位于所述泵体内的活塞;本发明采取不同的制动措施,比如缓慢减速、制动驻车等操作,制动效果循序渐进,不会出现车辆抱死的情况,提高了平顺性及驾驶舒适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鼓式制动器领域,尤其是一种卡车用鼓式制动器装置。
背景技术
鼓式刹车是一种传统的制动方式,其工作原理可以很形象地用一只咖啡杯来形容.刹车鼓就像咖啡杯,当您将五个手指伸入旋转的咖啡杯时,手指就是刹车片,只要您将五指向外一张,摩擦咖啡杯内壁,咖啡杯就会停止旋转.汽车上的鼓式刹车简单点说是由制动油泵,活塞,刹车片和鼓室组成,刹车时由制动分泵的高压刹车油推动活塞,对两片半月形的制动蹄片施加作用力,使其压紧鼓室内壁,靠摩擦力阻止刹车鼓转动从而达到制动效果。制动主缸属于单向作用活塞式液压缸,它的作用是将踏板机构输入的机械能转换成液压能。制动主缸分单腔和双腔式两种,分别用于单回路和双回路液压制动系统;为了提高汽车行驶安全性,根据交通法规的要求,现在汽车的行车制动系统都采用了双回路制动系统,也就是采用串列双腔主缸(单腔制动主缸已经被淘汰)组成的双回路液压制动系统;而现有的鼓式制动器在驾驶员进行减速制动或缓慢制动时,制动效果不能循序渐进,出现车辆晃动、抱死等情况影响驾驶体验。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驾驶车辆时制动不平稳,易造成制动距离长或制动抱死的情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卡车用鼓式制动器装置,包括,制动单元,包括制动鼓、与所述制动鼓抵触的制动蹄、支撑所述制动蹄的支撑轴,所述制动蹄分为第一制动蹄、第二制动蹄;所述第一制动蹄与所述第二制动蹄结构相同;分级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轴上的第一轴套、与所述第一轴套同轴设置的第二轴套,所述第一轴套通过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一制动蹄连接,所述第二轴套通过第二连杆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制动蹄连接;传动单元,包括与所述第一轴套连接的传动杆、与所述传动杆一端相抵触的制动泵,所述制动泵包括泵体、设置于所述泵体一端的出油口,以及位于所述泵体内的活塞。
作为本发明所述卡车用鼓式制动器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传动单元还包括储油腔,所述储油腔设置在所述泵体外侧,所述储油腔通过第一孔、第二孔与所述泵体连通;所述活塞与所述泵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活塞与所述泵体之间还设置有平衡腔,所述平衡腔与所述密封圈之间开设有补偿孔,所述活塞与所述出油口之间设置有回位弹簧;所述制动泵还包括回油阀,所述回油阀设置在出油口处。
作为本发明所述卡车用鼓式制动器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撑轴上包括支撑盘,所述制动蹄均匀安装在支撑盘上;所述支撑盘沿圆周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制动蹄一端设置有转动销,所述制动蹄通过转动销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
作为本发明所述卡车用鼓式制动器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轴套包括第一铰接端、第一缺口,所述第二轴套包括第二铰接端、第二缺口,所述第一铰接端嵌在所述第二缺口中,所述第二铰接端嵌在所述第一缺口中,所述第二缺口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铰接端的宽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京建筑大学,未经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京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673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