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检测飞行轨迹的智能排球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65643.4 | 申请日: | 2020-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145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甄新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体育学院 |
主分类号: | A63B41/00 | 分类号: | A63B41/00;G06F30/20;G08C17/0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彭东梅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飞行 轨迹 智能 排球 | ||
本发明公开了训练设备技术技术领域的一种可检测飞行轨迹的智能排球,包括排球本体,排球本体的内侧面上粘贴有九轴传感器,九轴传感器电连接在数据输入输出模块上,数据输入输出模块包括运动数据采集模块和无线发射模块,数据采集模块为JY901模块,通过串口通信传送至STM32微控制器,STM32微控制器通过串口通信将数据信号传输给SP3485半双工收发器,SP3485半双工收发器将数据传送至无线发射模块无线发送,可用于模拟排球真实运动轨迹,方便将数据应用于训练,提高训练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训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检测飞行轨迹的智能排球。
背景技术
排球类的运动非常普及,中国女排赛场的表现,在中国更是家喻户晓,人人称赞,现有排球运动训练中,都是采用一种常规的训练方式,通过人眼识别排球的运动方向和感应其运动轨迹,通过人长期训练的经验来接球,但是人眼的预判存在延迟和经验不足的可能,因此在训练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对运动员的水平很难提高,比如排球可能会因为发球人员的臂力或者说发球时所用力大小和方向的关系,产生不同的运动轨迹,这时运动员就需要通过平时训练积累的反应方式来接球,很多时候会造成球已经落地了,你的反应速度还是慢了很多,为了训练这种反应速度,也许你需要很久的训练而不得其道,不能很快的达到训练效果。
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可检测飞行轨迹的智能排球,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检测飞行轨迹的智能排球,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训练效果直观化低,数据分析能力差,不能起到快速提高训练效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检测飞行轨迹的智能排球,包括排球本体,所述排球本体的内侧面上粘贴有九轴传感器,所述九轴传感器电连接在数据输入输出模块上,所述数据输入输出模块包括运动数据采集模块和无线发射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为JY901模块,通过串口通信传送至STM32微控制器,STM32微控制器通过串口通信将数据信号传输给SP3485半双工收发器,SP3485半双工收发器将数据传送至无线发射模块无线发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SP3485半双工收发器将数据传送至串口转无线发送到计算机上,通过计算机上的动作捕捉软件系统计算分析数据并且通过数据模拟驱动排球模型运动。通过无线传输可以使得信号可以在空气中通过电磁波传播,使得对排球的运动阻碍小。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九轴传感器通过直流电源供电,且所述直流电源设置在九轴传感器内。采用直流电源供电使得供电信号稳定,最大限度的减小对排球运动的影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内侧面上设置至少六处九轴传感器,且六处位置分别为以排球的质心为原点,其X、Y、Z轴与内侧面的交点,采用多处对称的方式,可以提高检测精度且能尽量够降低对排球运动的影响,当然还可以采用质量补差法的计算,来改变排球的表面的质量,使得其质量和质心与原球体相同。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六处位置的九轴传感器均由JY901模块采集运动数据,然后通过串口通信传送至STM32微控制器,STM32微控制器与SP3485半双工收发器之间也通过串口进行通信,再将全部SP3485半双工收发器串联起来,并由最后一个SP3485半双工收发器将数据传送至串口转无线发送,这样可以使得信号传输更直接,保真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九轴传感器包括依次设置的三轴陀螺仪、三轴加速度计和三轴地磁计。这三种传感器融合方法稳定,便于计算,且市场上有多种这种九轴传感器,方便加工或者购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九轴传感器采取排球的实时运动姿态图,运动姿态图的数据通过运动数据采集模块运算和传输,运再通过输入输出模块3上的无线发射模块输送给电脑,将实时运动姿态图输入到计算机的模型中,通过模型模拟,得到排球的运动轨迹,通过对排球运动轨迹的分析,来提高训练员的训练如(发球方式训练、反应训练和接球方式训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体育学院,未经广州体育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656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