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湿冷机组低压缸零功率供热系统及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64513.9 | 申请日: | 2020-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728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洪涛;岳建楠;周国峰;王爱民;刘建华;李超;靳芳;李媛;邹萌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华电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K11/02 | 分类号: | F01K11/02;F01K13/02;F01K17/02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闫圣娟 |
地址: | 250014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湿冷 机组 低压 功率 供热 系统 工作 方法 | ||
本公开提出了一种湿冷机组低压缸零功率供热系统及工作方法,包括汽轮机高中压缸、汽轮机低压缸,连接汽轮机低压缸进气端和汽轮机高中压缸排汽端的中低压连通管道,汽轮机低压缸的排汽端通过凝汽器、第六阀门组、第七阀门组连接至本机组的凉水塔;还可以设置冷却旁路管道,所述凝汽器通过冷却旁路管道连接至另一个机组的凉水塔。通过相邻的机组的凉水塔进行降温,从而本机组的凉水塔和凉水塔连接的循环水泵处于不工作状态,避免较少的流量的水进入凉水塔导致凉水塔的结冰损坏,同时减少了整个机组的循环水泵和凉水塔的开机数量,可以大大减少能耗。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热电联产系统相关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湿冷机组低压缸零功率供热系统及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并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近年来,国家为了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率,要压缩传统火电电负荷来给清洁能源利用让路,降低火电机组发电负荷,来保证清洁能源的上网。但北方火电机组有一部分热电联产集中供暖机组,机组运行时按以热定电方式运行,即电负荷和热负荷时相互关联的,电负荷的增减会造成热负荷的增减,造成供热期存在供热负荷需要增加而电负荷需要减少的矛盾现象。另外,为了最大限度降低供电煤耗,满足国家相关节能减排政策要求,减少冷源损失是主要改造思路。
发明人发现,传统的热电联产改造后实现背压运行,低压缸处于零功率运行状态,导致存在如下问题:
1、大部分的蒸汽用于供热,导致在低温状态下进入凉水塔的水量较少,导致凉水塔上冻损坏。
2、大量蒸汽用于供热导致从高中压缸输出蒸汽用于供热的管道压力较大,容易导致管道损坏。
发明内容
本公开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湿冷机组低压缸零功率供热系统及工作方法,通过改造湿冷机组运行管道结构,使传统湿冷抽凝机组,可灵活的在纯凝方式运行、抽凝供热方式运行、背压机供热方式运行中灵活切换,实现湿冷机组热电解耦、增加供热能力和降低供电煤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湿冷机组低压缸零功率供热系统,包括汽轮机高中压缸,汽轮机低压缸,以及连接汽轮机低压缸进气端和汽轮机高中压缸排汽端的中低压连通管道,汽轮机低压缸的排汽端通过凝汽器、第六阀门组、第七阀门组连接至本机组的凉水塔;还设置冷却旁路管道,所述凝汽器通过冷却旁路管道连接至另一个机组的凉水塔。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湿冷机组低压缸零功率供热系统的工作方法,包括背压供热方式运行控制方法、抽凝供热运行方式控制方法和纯凝运行方式控制方法,所述背压供热方式运行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打开第一阀门组、第四阀门组和疏水泵;
打开减温蒸汽管路的第三阀门组、减温减压器、汽水分离器及测量模块;
获取减温蒸汽管路检测的蒸汽参数数据,当检测的蒸汽参数数据符合低压缸零功率运行的蒸汽条件,切换低压缸的运行状态为零功率运行,同时关闭第二阀门组,打开第九阀门组、第五阀门组和第八阀门组,通过第五阀门组和第八阀门组连接至另一机组的凉水塔;
关闭本机组的循环水管路的第六阀门组、第七阀门组、本机组的凉水塔和循环水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的有益效果为:
本公开通过在凝汽器输出端设置冷却旁路管道,连接除本机组以外的其他机组的凉水塔,可以在本机组的低压缸处于零功率运行状态时,蒸汽量较少的情况下,通过相邻的机组的凉水塔进行冷却,从而本机组的凉水塔和凉水塔连接的循环水泵处于不工作状态,避免较少的流量的水进入凉水塔导致凉水塔的结冰损坏,同时减少了整个机组的循环水泵和凉水塔的开机数量,可以大大减少能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华电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华电节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645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