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层共挤聚乙烯热收缩膜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260221.8 | 申请日: | 2020-04-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14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 发明(设计)人: | 刘秋贵;刘堒;刘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汕头市明佳热收缩膜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32B27/32 | 分类号: | B32B27/32;B32B27/06;B32B27/20;B32B33/00;C08J5/18;C08L23/06;C08L91/00;C08K9/04;C08K3/34;C08K5/20;B29C48/00;B29C48/10;B29C48/18;B29C48/91 |
| 代理公司: | 汕头兴邦华腾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547 | 代理人: | 张树峰 |
| 地址: | 515000 广东省汕***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层 聚乙烯 收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多层共挤聚乙烯热收缩膜,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三个膜层;
其中,每个膜层均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高压低密度聚乙烯60~95份、高密度聚乙烯4~7份、改性纳米胶岭石6~15份、环氧大豆油0~3份和乙撑双硬脂酰胺0~2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共挤聚乙烯热收缩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纳米胶岭石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改性纳米胶岭石和镁盐改性纳米胶岭石的混合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层共挤聚乙烯热收缩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改性纳米胶岭石和镁盐改性纳米胶岭石的混合重量比为2.5~3: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共挤聚乙烯热收缩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低密度聚乙烯的熔融指数为0.2~0.3g/(10min)。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共挤聚乙烯热收缩膜,其特征在于,每层均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高压低密度聚乙烯95份、高密度聚乙烯4份、改性纳米胶岭石10份、环氧大豆油1份和乙撑双硬脂酰胺1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共挤聚乙烯热收缩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聚乙烯热收缩共挤膜为三层或五层共挤聚乙烯热收缩膜。
7.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多层共挤聚乙烯热收缩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按照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膜层的原料配方称取各种原料,进行混合后分别加入到多台膜层挤出机中,经塑化后进入共挤模头挤出,得第一膜泡;
所述第一膜泡通过牵引装置来牵引并经水冷成型,得初步成型的多层共挤聚乙烯热收缩膜;其中,水冷的温度为18~20℃,冷却时间为5~10秒;
对所述初步成型的多层共挤聚乙烯热收缩膜进行红外辐射加热,并同时充气对其进行吹胀,形成第二泡膜,再经冷空气循环冷却得所述多层共挤聚乙烯热收缩膜。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层共挤聚乙烯热收缩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所述初步成型的多层共挤聚乙烯热收缩膜进行红外辐射加热,并同时充气对其进行吹胀,形成第二泡膜的步骤中,控制模具的吹胀比在2~3。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层共挤聚乙烯热收缩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初步成型的多层共挤聚乙烯热收缩膜进行红外辐射加热的步骤,具体为:
对所述初步成型的多层共挤聚乙烯热收缩膜进行两段式红外辐射加热,第一段红外辐射加热的温度控制在180~200℃,第二段红外辐射加热的温度控制在150~165℃。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层共挤聚乙烯热收缩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初步成型的多层共挤聚乙烯热收缩膜进行两段式红外辐射加热,第一段红外辐射加热的温度控制在180~200℃,第二段红外辐射加热的温度控制在150~165℃的步骤,具体为:
对所述初步成型的多层共挤聚乙烯热收缩膜进行两段式红外辐射加热,第一段红外辐射加热的温度控制在200℃,第二段红外辐射加热的温度控制在16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汕头市明佳热收缩膜有限公司,未经汕头市明佳热收缩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6022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丁基橡胶的生产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开放式教学用四轴飞行器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