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铁密封件用环形密封圈的生产工艺及其生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55211.5 | 申请日: | 2020-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909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8 |
发明(设计)人: | 谢云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翔宇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D99/00 | 分类号: | B29D99/00;B29B7/00;B29C48/09;B29C35/02;B26D1/28;B26D1/08;C08L7/00;C08L9/02;C08K13/04;C08K3/22;C08K5/09;C08K5/12;C08K3/36;C08K7/26 |
代理公司: | 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3 | 代理人: | 王家蕾 |
地址: | 314400 浙江省嘉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封件 环形 密封圈 生产工艺 及其 生产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铁密封件用环形密封圈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制作丁腈橡胶;将部分天然橡胶在开炼机上切成薄片后加入丁腈,混炼均匀制成丁腈橡胶;蜜炼;将丁腈橡胶投入到密炼机中,再依次加入防老剂4010、氧化锌、硬脂酸、氢氧化钙、氧化铝粉、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二氧化硅和硅藻土,混炼10~13分钟,提起上顶栓加入硫磺,再混炼60~90秒后排胶,经开炼机翻炼后下片、冷却;本步骤门尼粘度ML(1+4)120℃控制在80±5;成型;将冷却后的胶料投入到挤出机中,使胶料以恒定的速度通过安装在挤出机出口处的模具挤出筒状;通过模具出口处的切割机构以连续运转或间歇运动的方式将模具出口挤出的筒状的胶料切割成设定宽度的胶圈;此外还公开了一种高铁密封件用环形密封圈的生产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密封圈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高铁密封件用环形密封圈的生产工艺及其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密封圈顾名思义是用在需要两个零件连接处的密封或者两个零件相对运动位置进行密封,现有的密封圈往往以橡胶为基材进行生产。见图5-6,由于密封圈往往为环形结构,传统的工艺中往往先将密封圈经过混炼、蜜炼之后压延至一定厚度,然后裁切成条状胶条810,在胶条两端切割出斜口822/821,最后工人将胶条两端的斜口822/821拼接后使用胶水将其粘接成环形的胶圈800;传统的成型方式虽然能够满足密封圈的成型要求,但是其存在以下几个弊端:1、切条、开斜口、斜口拼接以及胶水粘接都需要人工进行,并且胶水固化也需要较长的时间,这就使得生产效率不高,对于大批量的生产有较大的难度;2、虽然采用斜口拼接胶水粘接的方式能够满足成型的日常使用的基本要求,但是由于接口820的连接强度和牢度都要低于胶圈本身,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往往容易在连接处出现断裂导致密封失效,那么密封圈的寿命和稳定性往往难以保证,产品质量难以得到提高;3、由于工艺本身导致密封圈本身无法具有足够的强度,一些高压或者要求较高的场合应用将会有较大的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铁密封件用环形密封圈的生产工艺及其生产装置,其意在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高铁密封件用环形密封圈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制作丁腈橡胶;将部分天然橡胶在开炼机上切成2-5mm薄通后加入丁腈,混炼均匀后,制成丁腈橡胶;
蜜炼;将丁腈橡胶投入到密炼机中,再依次加入防老剂4010、氧化锌、硬脂酸、氢氧化钙、氧化铝粉、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二氧化硅和硅藻土,混炼10~13分钟,提起上顶栓将硫磺加入,再混炼60~90秒后排胶,经开炼机翻炼后下片、冷却;本步骤门尼粘度ML(1+4)120℃控制在80±5;
成型;将冷却后的胶料投入到挤出机中,使胶料以恒定的速度通过安装在挤出机出口处的模具挤出筒状;通过模具出口处的切割机构以连续运转或间歇运动的方式将模具出口挤出的筒状的胶料切割成设定宽度的胶圈。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还包括将成型后的胶圈硫化的步骤:
半成品预热;将成型好的半成品放入80~85℃烘箱中预热;
硫化;将预热好的胶料投入模腔按其压延方向均匀径向排列,推入平板硫化机进行硫化:
A、硫化初期将硫化温度控制在140~150℃,平板硫化机合模油压控制在16~18Mpa,硫化时间15分钟;
B、硫化中期将硫化温度控制在160~170℃,平板硫化机合模油压控制在12~14Mpa,硫化时间20~30分钟;
C、硫化后期将硫化温度控制在120~130℃,平板硫化机合模油压控制在10~12Mpa,硫化时间15分钟;
硫化后经修整、检验后复合材料密封圈制作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翔宇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翔宇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552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