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地铁过闸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254811.X | 申请日: | 2020-04-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965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2 |
| 发明(设计)人: | 黄俪;赖治平;胡滨;甘超莹;蒙孝宗;陈海红;梁安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咪付(广西)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南宁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7C9/32 | 分类号: | G07C9/32;G07C9/37;G07C9/3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30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人工智能 地铁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地铁过闸系统,包括:识别终端、站点控制器、后端控制器及闸机,所述站点控制器与所述识别终端、所述后端控制器通过网络连接通讯,所述识别终端与所述闸机通过串口连接通讯,所述闸机与所述后端控制器通过网络连接通讯;所述识别终端包括图像采集模块、活体检测模块、显示模块、测距模块、图像处理模块和特征提取模块,所述站点控制器包括识别模块和站点存储模块,所述后端控制器包括训练模块和后端存储模块,所述闸机包括BLE票据模块;采用本发明系统,能够快速识别用户身份和完成乘车费用支付,帮助实现地铁高效通行,有效缓解高峰拥堵的压力,乘客过闸无需刷票卡、手机,方便快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地铁过闸系统。
背景技术
地铁,作为一种绿色、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具有安全舒适、速度快、准时等特点,如今成为了众多市民出行的首选。目前,居民乘坐地铁,可以通过购买地铁单程票、市民卡、银行卡等实物凭证进行验票过闸和扣费,或是通过手机移动支付的方式(NFC技术、二维码技术、蓝牙技术等)进行验票过闸和扣费。以上身份验证方式,乘客均需要在闸机前事先准备好票卡或手机,进行刷票卡或刷手机等操作方可过闸,在乘客双手携带较多行李或手抱婴幼儿的情况下极为不便。并且,通过票卡等实物凭证的方式,需先到固定售票点办理购买票卡,不仅流程较繁琐、耗时长、效率低,上下班或节假日高峰时,还需排队等待购票,容易造成拥堵;通过手机移动支付的方式,虽然省去了排队购票的流程,但容易受手机兼容性、操作步骤、网络强弱等因素影响,导致过闸通行效率低。
发明内容
在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地铁过闸系统,在用户走近闸机时,能够快速识别用户身份和完成乘车费用支付,帮助实现地铁高效通行,有效缓解高峰拥堵的压力,乘客过闸无需刷票卡、手机,方便快捷。
为实现以上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地铁过闸系统,包括:识别终端、站点控制器、后端控制器及闸机;所述站点控制器与所述识别终端、所述后端控制器通过网络连接通讯,所述识别终端与所述闸机通过串口连接通讯,所述闸机与所述后端控制器通过网络连接通讯;
所述识别终端包括图像采集模块、活体检测模块、显示模块、测距模块、图像处理模块和特征提取模块,所述图像采集模块负责采集用户过闸时的人物图像,所述活体检测模块用于对过闸用户进行活体检测,所述显示模块用于显示采集的用户图像和识别结果,所述测距模块用于检测目标人物的距离,所述图像处理模块用于对用户图像进行预处理,所述特征提取模块用于提取人物特征;
所述站点控制器包括识别模块和站点存储模块,所述识别模块用于过闸用户身份识别,所述站点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注册用户特征数据和用户票据;
所述后端控制器包括训练模块和后端存储模块,所述训练模块用于用户身份识别训练,所述后端存储模块用于存储用户信息和交易记录;
所述闸机包括BLE票据模块,所述BLE票据模块用于接收和传送过闸用户票据。
进一步的,所述站点控制器还包括权重库同步模块,所述权重库同步模块用于同步所述训练模块输出的模型。
进一步的,所述人物图像为全身人物图像。
进一步的,所述人物特征包括:人体姿态特征和脸部姿态特征。
进一步的,所述预处理包括图像基础预处理和图像识别预处理,所述图像基础预处理包括:图片尺寸调整、亮度调整和伽马矫正;所述图像识别预处理包括:目标定位、提取最前一人和人物框定。
进一步的,所述识别终端和所述站点控制器通过局域网连接通讯。
进一步的,所述识别终端和所述站点控制器为若干个,所述站点控制器采用物理分布式计算。
进一步的,所述后端控制器采用基于Kubernetes 的服务网格(Service mesh)进行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咪付(广西)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南宁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咪付(广西)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南宁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548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