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家用智能分类垃圾桶及其垃圾袋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51572.2 | 申请日: | 2020-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394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徐腊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腊梅 |
主分类号: | B65F1/06 | 分类号: | B65F1/06;B65F1/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律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7 | 代理人: | 龙海丽 |
地址: | 236200 安徽省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家用 智能 分类 垃圾桶 及其 垃圾袋 | ||
1.一种家用智能分类垃圾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体(1)、内筒体(2)、环状矩形密封圈(3)、密封盖(4)、负压泵、上盖(5)、伸缩部件(6)、烫焊部件(7)和控制器;
所述外筒体(1)上端开口;所述外筒体(1)内放置所述内筒体(2);
所述内筒体(2)上端开口;所述内筒体(2)四周的侧壁上均匀设置有抽吸孔(21);所述内筒体(2)的底部靠近边沿的位置通过所述环状矩形密封圈(3)与所述外筒体(1)进行密封连接;所述内筒体(2)的上端设置一号环状凸缘(22);所述外筒体(1)的上端设置二号环状凸缘(11);所述密封盖(4)通过卡合所述一号环状凸缘(22)的内侧和所述二号环状凸缘(11)的外侧实现密封所述内筒体(2)和所述外筒体(1);所述内筒体(2)侧壁与所述外筒体(1)侧壁围成的空腔与所述负压泵连通;所述负压泵与所述控制器通过电连接;
所述内筒体(2)四周的侧壁上均设置有所述伸缩部件(6);所述伸缩部件(6)伸出后能够实现将所述内筒体(2)隔离出若干格子;所述伸缩部件(6)与所述控制器通过电连接;
所述伸缩部件(6)的伸出端上设置有所述烫焊部件(7);所述烫焊部件(7)用于对所述内筒体(2)内放置的垃圾袋(8)通过加热体烫焊的形式实现连接;所述烫焊部件(7)与所述控制器通过电连接;
所述上盖(5)铰接在所述密封盖(4)的上端边沿处;所述上盖(5)通过微型电机驱动;所述微型电机与所述控制器通过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用智能分类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部件(6)包括滑块(61)、收纳框(62)、伸缩体(63)和正压泵;所述滑块(61)滑动连接在所述内筒体(2)内壁上横向设置的滑槽内;所述收纳框(62)固定连接在所述滑块(61)上;所述收纳框(62)竖向设置;所述收纳框(62)内设置有所述伸缩体(63);所述伸缩体(63)与所述正压泵通过气管连通;所述伸缩体(63)的一端固定连接的所述收纳框(62)内壁上;所述伸缩体(63)伸出后能够接触到其他所述收纳框(62)中伸出的所述伸缩体(63);所述伸缩体(63)的伸出端端部设置有所述烫焊部件(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家用智能分类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体(63)包括不收缩部(631)和折叠收缩部(632);所述不收缩部(631)的截面为矩形;所述不收缩部(631)的一侧固定连接在所述收纳框(62)的内壁上;所述不收缩部(631)的下端通过气管与所述正压泵连通;所述不收缩部(631)的另一侧设置所述折叠收缩部(632);所述折叠收缩部(632)为一排六棱空心柱拼接形成,且相邻的所述六棱空心柱之间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家用智能分类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烫焊部件(7)包括隔热板(71)、弧形金属弹片(72)、电控开关和烫焊电源;所述隔热板(71)固定连接在所述折叠收缩部(632)的伸出端端部;所述隔热板(71)上固定连接所述弧形金属弹片(72);所述弧形金属弹片(72)的拱起方向远离所述隔热板(71);所述弧形金属弹片(72)的两端串联所述电控开关后与所述烫焊电源的正负极连接;所述电控开关与所述控制器通过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用智能分类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孔(21)内靠近所述内筒体(2)内壁一侧设置支撑体(23);所述支撑体(23)靠近所述内筒体(2)内壁一侧的端面与所述内筒体(2)的内壁平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家用智能分类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23)为真空吸盘海绵;所述支撑体(23)通过0.3-1mm的钢针刺穿多次;所述抽吸孔(21)内靠近所述内筒体(2)外壁一侧设置单向阀(24)。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家用智能分类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袋(8)为塑料材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家用智能分类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袋(8)的上端边沿间歇设置贯穿部(81);所述贯穿部(81)内穿插有提拉绳(82);所述提拉绳(82)为首尾相连的环状结构;所述提拉绳(82)与所述贯穿部(81)的内壁间隙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腊梅,未经徐腊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5157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烹饪设备
- 下一篇:一种车路协同环境下车辆筛选自身的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