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机器人自动钻铆系统的法向找正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243750.7 | 申请日: | 2020-03-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090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 发明(设计)人: | 陈强;曾德标;潘登;雷沛;孟华林;夏凤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5J9/16 | 分类号: | B25J9/16;B25J19/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毛光军 | 
| 地址: | 610092***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机器人 自动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机器人自动钻铆系统的法向找正方法,本发明在制孔末端执行器上安装激光线扫描仪,并与计算机连接,计算机通过PLC控制器控制机器人运动;首先建立机器人坐标系,然后在机器人坐标系基础上在制孔末端执行器压力脚断面与刀具轴线交点处建立工具坐标系,并标定出TCP点在机器人坐标系下的坐标;通过激光线扫描仪测量出加工表面与激光线扫描仪之间的距离,从而计算出加工点法向与当前制孔末端执行器制孔方向的偏差,将此偏差值传输给机器人实现法向找正。本发明方法利用加工表面两条过加工点的相交曲线对加工点法向进行计算,能够快速、准确实现机器人钻铆系统法向找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钻铆精度控制领域,特别是基于激光线扫描仪的法向找正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制造的不断发展,机器人自动钻铆系统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如EI公司,GE公司等都已经开发出了比较成熟的系统。在国内随着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研究的不断深入,机器人自动钻铆技术也得到了飞跃的发展,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都开发出了相关的系统。随着机器人自动钻铆系统的不断推广和应用,如何保证加工质量和稳定性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点。铆钉孔的垂直度是飞机装配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它将直接影响飞机的装配质量和强度,以及飞机的使用寿命。因此,保证铆钉孔的垂直度是机器人自动钻铆系统中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技术指标。
《航空学报》2007第 06 期,公开了一篇大型壁板数控钻铆的三点快速调平算法,其描述了一种通过数控托架调整产品姿态,使刀具轴线与加工位置处的法向一致的法向调姿方法,该方法采用安装在钻铆机动 力头上的三个位移传感器检测法向偏差,以此为依据计算托架各个调整轴的调整量,从而实现法向找正的目的,其不足之处在于飞机部件体积一般比较庞大,结构复杂,调整起来比较困难,调整幅度有限,对数控托架的结构刚度和控制精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中国发明专利CN 102284956 B公开了一种自动钻铆机器人的法向找正方法,其通过安装在末端执行器上的4 个激光位移传感器检测计算出刀具轴线与制孔处法向的偏差,以此为依据计算机器人6 个关节的调整量,从而调整刀具轴线与蒙皮法向的一致性,该调姿方式主要用于飞机机翼部件、垂尾等小部件装配制孔时的法向调姿。
中国发明专利CN102284956 A公开了一种自动钻铆机器人的法向找正方法,使用的装置包括四个激光位移传感器、模拟量输入模块以及计算机,四个激光位移传感器安装在 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上,并通过输入模块连接计算机,计算机连接机器人控制器。该方法首先建立机器人坐标系,并在机器人末端执行器上建立工具坐标系,获取机器人到达TCP时的坐标,然后测量传感器与目标表面之间的距离,计算出机器人目标姿态相对于当前姿态的偏差角,最后计算出机器人应调整到的目标姿态,将该姿态传输给机器人控制器完成法向找正。
对于法向自动找正方法,国内外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其中二次曲面拟合法不适用于一般曲面的法向找正;循环迭代法需要大量的计算过程和时间,不适用于工程应用中。四点法虽然具有运算快的优点,但是针对复杂曲面时,以四点近似平面去逼近加工表面实际法向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机器人自动钻铆系统法向找正方法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线扫描仪的机器人钻铆系统法向找正方法。
本发明一种适用于机器人自动钻铆系统的法向找正方法,步骤为:
S1 在机器人的制孔末端执行器两侧设置激光线扫描仪,使两侧激光线扫描仪的扫描线在加工表面的投影为两条相交的曲线,并且交点在制孔末端执行器的刀具轴线延长线上;
S2 将机器人运动至指定位置和姿态,并在制孔末端执行器上建立工具中心点TCP坐标系;
S3 运行两个激光线扫描仪,扫描出加工表面上两条投影线距离对应激光线扫描仪的距离;
S4 拟合计算出加工表面加工点法向与制孔刀具轴线之间的角度偏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437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极片处理机构及极片辊压机
 - 下一篇:一种飞机机翼重心自适应起吊装置
 





